正在连载中的悬疑惊悚《花,开给谁看》,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沈西棠周达成,由大神作者“星河武王境一醉墨”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有人天生携带着异质的美,却在贫瘠的冻土中被风霜揉碎了胚芽;有人身裹华服堕入欲望漩涡,如美玉沉入腐泥,搅动罪恶的浊浪;有人偏执如孤火,引燃自己只为把明珠点成焚身的冷焰;更有人窃取信仰的灵袍,将无辜的啼哭,永远埋葬于神像脚下冰冷的地砖……这花早已不是花,不过是滋生于人性深渊泥淖中,吸吮着贪婪、嫉妒、冷漠与极端自私毒汁而盛开的致命妖孽。...
沈西棠周达成是悬疑惊悚《花,开给谁看》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星河武王境一醉墨”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是,最初那些茶会,他总在。社区里办敬老午宴,他和他家女人出了不少力。你们查得到的,那会儿我还被推为名誉会长。那天……阳光很好,金箔似的铺在花园里,新筹得的善款就放在那只我特意拿出来的青花缠枝莲笔洗里——是我祖母的旧物,平日里都收着...
精彩章节试读
指腹下的纸张干涩而坚韧,透出淡淡的朽木气味与陈旧药膏气息,交融混合,宛如裹着尘土的暮年呼吸。
我的手指缓缓拂过纸页,那上面清晰印着一个名字——“沈西棠”——人们称她为“沈先生”。
卷宗字字冰凉,叙述着令人窒息的旧事:这位久负盛名的园艺大师、社区慈善的象征、满座皆宾朋仰望的明月清风,竟长年暗中配制神经麻痹毒素,悄然散播于她亲手沏就的茶盏中,施于近旁几位最忠心、最亲厚的追随者。
相片中的沈西棠端坐如山,脊背挺首得如无惧风暴的古松,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每一道优雅深刻的皱纹都写满了岁月馈赠的沉静与威严。
那眼神却尤其锐利——透过相纸,仿佛穿过时间刺入我的眼中——幽邃得如同深井,似己看透人间的荒唐与终局。
时光的刻痕明明清晰,可那周身的光华却异常灼目:那是不容冒犯的光华,是唯有苦心经营、执拗守护的某种东西才能反射出的独特亮泽。
那些记录着追随者受难详情的纸页,字里行间冰冷的叙述之下,潜藏着无声的惊雷。
我似乎听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悠长叹息,起初是平稳舒缓,渐生冰棱,最终归于一种凝固的阴冷......一种如枯叶摩擦般的说话声音响起:……周达成?
哦,那个热心肠的周家老二。
是,最初那些茶会,他总在。
社区里办敬老午宴,他和他家女人出了不少力。
你们查得到的,那会儿我还被推为名誉会长。
那天……阳光很好,金箔似的铺在花园里,新筹得的善款就放在那只我特意拿出来的青花缠枝莲笔洗里——是我祖母的旧物,平日里都收着。
他就站在那儿,壮壮实实的一个人,嗓门也亮。
他一边擦着脑门上的汗,一边大声对众人说:“沈先生,您真是活菩萨!
您瞧您这把年纪了,还为大家伙儿这么操心!”
旁边几个老人也跟着附和,点头,说些“亏得有您”之类的漂亮话。
这话听着是熨帖。
可“这把年纪了”……那五个字裹着他汗津津的热气,首首地砸在我心上。
像一粒滚烫的油星子,烫得我指尖在袖笼里猛地一蜷。
阳光金灿灿的,照在那只青花笔洗上,照在那一摞代表众人“敬意”的钱票上,可也明晃晃地照着他眼角堆砌的笑纹——那里面,清清楚楚地映着一个事实:在他们眼中,我,沈西棠,再体面,终究不过是个……垂垂老矣的妇人。
所谓的“操心”,竟成了需要被额外感激的施舍?
他顺手拿起我备好的凉茶——用青藤小盏盛的,里头浮着几瓣新鲜茉莉——仰头就灌,喉结滚动,毫无敬意可言。
他甚至没用双手!
那只沾着汗渍尘灰、刚点数过“善款”沾染油墨的手,就那么粗笨地捏着我的茶盏。
茶汁顺着他下巴淌下,在他簇新的Polo衫领口上晕开一小团深渍。
他瞥见了,咧嘴笑了下,有点窘,又带着点自以为憨厚的随意。
呵……在他们喧闹的笑脸背后,我只感觉到一种轻慢,一种来自“生命力”本身的轻慢。
他的壮,他的汗,他对我视为珍物的随意,那晕开的茶渍……无一不是对我这副残存躯壳的嘲笑,对我以为牢不可破地位的无声奚落。
我心里像被狠狠拧了一把,酸胀过后,是荒芜的冰冷。
看着他继续大声谈笑,看着他用那手又抓起点心。
那点东西……那点东西,是在他喝过第二盏茶后,才悄悄添的。
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石蒜的花粉罢了,园子角落开得正盛,红得像血。
碾得碎碎的,拌进茶末。
他后来……来找我说过几次,说手上没劲儿,修自家院墙的铁架子时,锤子老砸偏,差点伤了脚。
我就那么听着,坐在光线柔和的窗下,摆弄着一盆刚换好土的君子兰。
轻声应着:“达成啊,怕是累着了,或是……气血一时不畅,上点年纪,难免的小恙。”
我还特意让玉宁包了半两上好枸杞给他。
他连声道谢,又成了那副“敬重”的模样,嘴里说着“劳您费心”、“您多保重”之类的话,倒退着出去了。
阳光照着他后背的汗渍,瞧着他不甚稳的步子……心里那处拧着的褶,才渐渐持平了些。
是的。
那花粉的量,本不致命。
只是让肌肉偶尔微颤,手指发软,精力像......沙漏里的沙,悄悄漏走一些。
让他也浅浅尝一尝,当生命的根基开始轻微摇晃、当以为牢靠的本事不再随意施展时,那丝难言的涩味。
生命嘛……有时太过喧嚣粗粝,总需要一些微妙的......修剪,才好安静下来。
才能让不该扎眼的“活力”,变得......合规矩,识进退。
免得…刺痛别人的眼。
周达成,他不过是刚好……成了一粒硌在我眼底的沙砾罢了。
总得轻轻拂去才好。
李玉宁……那姑娘,笨得热忱,总揣着新蒸的桂花糕过来。
她那双年轻的手,做事风风火火的。
首到那日......雨后的青石板返潮,滑得很。
西屋窗下那只青瓷葵口盆,养着一株矮壮的百年老梅桩。
非是稀世名品,难得的是那盆——大明宣德年间的一抹雨过天青色,温润釉色像笼着旧梦。
那是我太祖母的陪嫁,辗转到我手里,从东洋避难那年都没舍下。
平时擦拭养护,我从不假手于人。
李丫头端着一盆湿重的蚯蚓土进来,说要给兰花换盆。
我叫她小心脚下,话刚落音,就听见“当啷——咔嚓——!”
那声响,像硬生生把我心口某处凿穿了!
我脊背一僵,连转过身去看都慢了半拍。
李玉宁惨白着脸,像被钉在地上。
碎瓷片搅在黑黢黢的泥浆里。
新土的腥气混着釉的冷香,腻得让人喘不过气。
她哆嗦着,话不成句:“先……先生!
对、对不起!
地太滑了……我,我赔!
我找我舅舅……”惊恐的眼珠里映着我僵硬的身影。
赔?
呵……赔得了什么?
那盆盛着我半辈子的晨昏,装着避难时都没有撒手的根......她舅舅?他那两手俗物,也配碰触这失落的温润?
那散开的碎片,分明是我日渐衰朽的体面,被一声莽撞踩得稀烂!
一种无力感,冷飕飕地爬上脊梁骨。
我痛恨这不可逆的衰老!
连珍视之物都护不周全!
她的青春莽撞、那点急于表现的力气,此刻都成了灼人的嘲讽,烫着我的眼。
我慢慢踱过去,没看她的脸,只看那片狼藉。
声音是一潭死水:“罢了。
旧物终有离散时。
只是……可惜了——那盆里,梅桩的老根怕是损了筋络。”
那之后的茶,就换了方子。
新调的菊花决明饮,清肝明目。
一小撮干透的夹竹桃花粉,无声落入壶中。
前年书页间零星记过一句,知道用其叶汁擦拭银器可增亮泽。
无意收存的一指捻。
无色无味……只一点点,极克己的量。
她照旧来,却成了惊弓的鸟。
没多久,就法生生地说:“先生……夜里心口突突跳,像是揣了兔儿睡不稳,手脚也冰。”
我坐在光影里,啜着茶碗边沿。
伸手,替她把一缕汗湿的头发别到耳后。
指腹无意般擦过她微凉的额头——细密的冷汗正贴着肌肤。
“玉宁啊,”声音温和得发凉,“你这是虚损了。
年轻身子倒像把筛子?
日日来喝一盏吧,我这方子……养人。”
她眼里的感激依赖沉甸甸地落下。
那指尖的冰凉和她日益的孱弱,却奇异地…抚平了我心口那道被砸穿的裂隙。
后来廊下空着的地方,被她补了个仿得还算周正的影青瓷盆,怯生生地摆在那儿。
我看着那新盆,觉得刺目。
新土,新盆,新栽的花……再像,也不是那个味儿了。
玉宁那丫头也彻底“安静”下来了。
原来那盆的碎片,深埋于花圃土下。
那株梅花桩?
根须大抵早在那新土下,缠住了某块锋利的碎片也未可知。
这世上的因果,谁说就一定分得清呢?
刘之安?
那个新来的孩子……有灵气,手脚也利落,种花是好苗子。
可惜……年轻人都有的通病:太聪明了些。
聪明到…忘了分寸,妄图指点江山。
冲突?
呵…源于那壶茶。
我的茶。
我沏了大半辈子的“润心草”——明前嫩芽,七揉七捻古法烘成,是几十年攒下的方子。
它躺在藤几上醒着,暑气里逸着独有的草木气。
她捧着几张打印的纸冲进来,说是网上看的新文章,讲农药残留关联。
内容浅白,不值一哂。
可她目光扫过那茶,脸色骤变!
“先生!”
她嗓子尖得像裂帛,“这润心草!
您还喝?
这叶子像极了‘青纹藤’晒干的样!
专家说长期微量吃进去会……”话音卡在半空,脸刷地白了——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放肆。
花房陡然死寂。
我的脸…大概冷得像冰。
几十年了,没人敢这样指着我的东西,用“网上”、“专家”这种轻飘飘的字眼,质疑我在这花团锦簇的世界里,历经风霜才熬制出的、唯一能抚慰己身的东西!
更可恨的在后面!
像是嫌戳穿不够,她似被鬼催着,竟抄起旁边的铜浇壶,对着我那壶倾注了心血的茶汤——“哐当!
哗啦——!”
一声刺耳的炸裂!
碎紫砂混着深褐茶汤,污了旗袍,毁了我最爱的手织地毯。
那声响……是彻底的宣战!
一瞬间,我全身的血都涌向了头顶,眼前都模糊了一瞬,耳中是尖锐的嗡鸣。
那壶茶…毁了!
她不仅质疑,更胆敢用这种污秽暴虐的方式…毁灭!
那是对我毕生积累的侮辱,更是对我仅存领地的屠戮!
她那张自以为洞悉秘密、带着“正义”冲动的年轻面孔,像把烧红的刮刀,把我裹在身上的、名为“尊严”的最后一层薄纱,连皮带肉撕了个精光!
我最后一点安宁,被这莽撞踩得粉碎。
“滚”声音轻飘如雪片落地,寒气冻凝了空气。
她浑身发抖,眼神倔强又恐慌,咬着唇退了出去。
嗬.......她以为这就结束了?
以为我看不懂她眼底那份发现“秘密”的惊慌和自以为是的“对抗”?
她没走,倒像个幽灵在花房外徘徊。
我便也容着。
只是……给她的东西不同了。
那茶她自是不敢碰了,我便换了个法子。
她畏寒,转冬时我便给了她一个琉璃小瓶,装着新调的“暖身花露”。
告诉她涂在风池穴和手腕,能活络祛寒。
那花露水,混着新碾的、极细的断肠草根粉末。
无色无味。
触肌微热,片刻即消,只留一阵玫瑰香。
她起初是防备的,可那味儿太惑人……天又确实冷…我冷眼瞧着,她终归是用了。
皮肉之下自有沟壑,水滴石穿罢了。
我只消一点点看着她的气色从苍白透红润,到变成一层薄纸下的青灰败色。
她眼底的光亮,像被看不见的东西悄无声息地吸走了。
她开始咳。
起先是偶尔闷两声,后来就像肺里有破风箱在抽。
她看我的眼神,布满困惑、警惕,却又被日益增长的虚弱扯成了迷蒙的一团。
傻孩子。
天意弄人,谁知道是着了风寒还是别的呢?
风霜向来不饶人。
后来某天,她没来。
再后来…警察就来了,说她举报我下毒?
拿着那瓶快见底的花露水?
嗬……她举报那会儿……人,还撑得住么?
断肠草的粉末入血之后,寒热交煎,心肺如被春蚕啃食……她终于遂愿“告发”了我这个活死人。
可惜……等到他们验出来什么,她那一身滚烫的年轻血肉,怕早就凉透了。
这场她以为的对抗,不过是在我这棵行将枯朽的老树上,徒劳地挂上一张印着她名字、随风飘摇的纸片罢了。
风一紧,也就碎了。
她那花露水瓶子空了……人也该像那空瓶子一样,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骤然合上卷宗,那纸页中发出的叹息幽冷依旧残留于指尖,纸缝深处仿佛仍渗出潮湿泥土气息、以及某种腐败花卉的甜腥……仿佛这些纸张本身己被那漫长岁月里持续酿造、持续渗透而最终败落溃烂的秘密浸染透了。
这哪是记录,分明是一座孤墓!
盛葬着她精心培育一生、用他人血肉浇灌而成的“花儿”——那旁人无法理解、只开在她内心最幽深、最孤寒暗室中的唯一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