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七五年走来(我我)全文在线阅读免费大结局_我从七五年走来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我我)

热门小说《我从七五年走来》是作者“古今同”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我我,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并在一起成三角形,玩家从鱼尾出发,谁先进入鱼头谁赢。规则同上,就是没法给对方造成困难。五、捉迷藏(我们叫藏摸棵)。分两种,一种是固定场地,很小,需要蒙眼,通过锛铰裹决定谁...

点击阅读全文

热门小说《我从七五年走来》是作者“古今同”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我我,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并在一起成三角形,玩家从鱼尾出发,谁先进入鱼头谁赢。规则同上,就是没法给对方造成困难。五、捉迷藏(我们叫藏摸棵)。分两种,一种是固定场地,很小,需要蒙眼,通过锛铰裹决定谁是瞎子,蒙上眼,数10个数(几个数都行),其他人藏好,我记得在教室里玩的时候,一个女生站到了窗台上,瞎子开始摸的时候大家不许动,瞎子摸到谁后就上下摸脸和身上,猜是谁,觉得猜对了,就扒开蒙眼布看,猜对了算赢,被捉的当......
我从七五年走来


《我从七五年走来》在线试读

第二章 游 戏

今天想写的点小时候的游戏,主要是这么考虑的,现在因为疫情影响,孩子们都在家里闷着,除了学习,就是手机电视的,找点我小时候的游戏,有的可以在家里玩。估计小孩们很多都是第一次听说,估计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也不分类了,想起来一个写一个吧,有的玩具制作没法演示,有兴趣的可以个别咨询,暂时免费。个人觉得第七项可以进入奥运会。

一、和纸有关的:1.扇(一声)方宝。这个现在在家的家长和孩子们就可以玩,一会儿要是有时间,我做个视频,用纸叠成竖条,连续90度折叠,或者是两张纸十字交叉,90度叠压,称为方宝,牛皮纸最好,其次是画报杂志封面和挂历纸。一般两个人玩,通过石头剪子布或者其他方式定出头家(赢的一方)。输的一方把方宝放在地上,那时候都是土地,放地上后,有的人踩实在能把方宝踩进柔软的泥土地,头家用自己的方宝扇地上的方宝,扇翻个就算赢。有的鸡贼的人叠双面的,但是很快就会被发现。我老家有个叫刘*洞的,特别能赢。据说他家做饭,总用他赢的方宝做引柴。2.拍三角。这个简单,不过材料是专业的,用烟盒叠的,从头开始叠成45度的等腰三角形,继续等腰三角形的折叠,最后一叠插入缝隙。一人放一个在地上或者桌子上,用手拍击三角,翻个算赢。3叠飞机、叠火箭。这个简单,估计大家都会就不写了,就是长方形纸得平整。4拍毛片(别想歪了),那时候有很多小长方形的图片,正面是各式各样的神仙,背面是文字说明,我们叫毛片。两个人背着手,手里攥着若干张毛片,同时伸出手,谁手里的毛片多,谁头家,头家把两个人的毛片落在一起放地上或者桌子上,拍,拍过几张赢几张。这个很考验心理,有时候你攥十张我攥一张,虽然你是头家,未必能划算。

二、石头剪子布:我们叫锛铰裹或者是cei(四声)头齐,一般来说是通过锛铰裹定出头家(赢方、攻方、先手),头家先来,咩家(输的,守方,后手),在头家后继续;如果是分组的话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两个人通过锛铰裹,一个挨一个的轮流挑选一拨的(队友),或者是大家围一个圈,一起喊手心手背,大家同时随意伸出手心或者手背,人数均等的时候,手心的一波,手背的一波,然后再通过锛铰裹决定头家。还有一种是三个人玩的时候,决定先后手,就用单个头齐(口语是“当哥儿头齐”)决出头家,规则是手心手背,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是手心或者手背的时候就是头家或者是咩家(第三名),剩下两个人通过锛铰裹决定头家或者咩家。这一段应该放在前面写,是决定先后手的关系的,多数游戏会用到。那时候没有钱,其实也可以用猜硬币的方式,呵呵。

三、迈步。游戏简单,第一种一般是4个人玩,2个人一波。有2个人进行类似锛铰裹的比拼,另外2个人是比体力,锛铰裹的两人赢了,比体力的人向前迈一步。场地是划两个中间连线的圈,类似哑铃平面图,锛铰裹的2个人站在圈里,用脚来跳起来出动作,谁赢本波的另一个人从线开始向前尽力迈一步,到达前方的折返点,一棵树或者是一块砖头,一个花坛都可以,绕回来一圈就算赢了。这个游戏最有意思的是用脚的锛铰裹了,一边念口诀一边跳,一句口诀一定动作,赢了就迈步,口诀念的过程中,圈里的人不停跳动,口诀停止定住动作。口诀是:一比一比一,(定,迈一步,下同)三幺三(定)清清的水(定)蓝蓝的天(定)。也可以这四句口诀念完了出一次动作。不同的是用脚比划,比照锛铰裹双脚并拢是石头,双加打开是布,双脚前后打开是剪刀,说起来枯燥,起来玩的时候很有意思,也可以用在其他家庭游戏中。尤其是念口诀的时候,要是整齐的话,画面非常美。第二种更简单,就是一条线,头家先迈步两步,咩家迈一步,够前面的人,够到赢,够不不到输,返回迈三步,以此类推。

四、捉刀儿。两人游戏,这个游戏我小学时候很爱玩,尤其是下过雨后,找一块土地,划一条鱼,鱼头部分是个扇形,鱼尾部分是个扇形(就是两个括号连起来,尾部出头后两个尖连接起来,头部是括号两个尖链接然后再里面来一个小的反括号)。头家从鱼身部分一角出发,尽量给对方留下很小的通过空间,可比照跳棋,如果对方划线碰到自己的线或者是鱼的边沿就算输了。用小刀啄到地面且刀没有倒,就可以连线,需要注意的是连线长度要短于自己刀子的长度,进攻到敌人的大本营后,在对方大本营再啄三刀不倒就算赢。你问什么奖励,没有,换个地方,接着玩。这个游戏后来变异成3个人也可以玩,3条鱼头并在一起成三角形,玩家从鱼尾出发,谁先进入鱼头谁赢。规则同上,就是没法给对方造成困难。

五、捉迷藏(我们叫藏摸棵)。分两种,一种是固定场地,很小,需要蒙眼,通过锛铰裹决定谁是瞎子,蒙上眼,数10个数(几个数都行),其他人藏好,我记得在教室里玩的时候,一个女生站到了窗台上,瞎子开始摸的时候大家不许动,瞎子摸到谁后就上下摸脸和身上,猜是谁,觉得猜对了,就扒开蒙眼布看,猜对了算赢,被捉的当瞎子,猜不对就重新开局继续当瞎子,如果没有把握就放弃这个接着摸下一个。这个游戏那时候不分男女,现在想想也就是小孩子能玩,成人玩这个游戏有点那啥。另外一种是一大区域,不蒙眼,咩家找,数若干数开始找。记得有一年八月十五傍晚玩这个游戏,我直接躺在棒皮叶(玉米皮子)堆里,很明显的地方,对方没找到。

六、秀。这个游戏只见过比我大几岁的男孩子玩,一个或者两个咩家,在一棵树下守卫,其他人藏起来,咩家数数,开始找人,被找的人通过快速跑到数下,在摸树的同时高喊一声“秀”,如果被抓到算输。

六、木人。这个简单,是个多人游戏。通过手心手背或者是锛铰裹决出咩家一个或者两个人,一般不会超过两个人。其他人跑,咩家追,跑的人在咩家追到接触身体前喊一声“木”,就不准动动了,咩家再继续追其他人,如果在身体接触前没喊“木”或者是喊过之后有移动,就算输,接替咩家重新开始。在被追的没有喊木的人多于咩家一人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营救喊过木的人,具体是只要身体接触后,就算解救成功。这个游戏很累人,除了跑得很快或者是其他人很笨,咩家很难赢。

七、沙包(砍子儿)这几个游戏我觉得可以进入奥运会。喜闻乐见,可能是我玩的最多的游戏吧。分三种。1踢子儿。一般两个人玩。具体玩法是划一个圆圈叫锅,定好方向,头家在锅里头把沙包放在脚面上或者是扔起来踢出去,咩家在沙包落地的地方往站住锅里扔,头家在沙包落地前可以踢出,然后根据距离报数,例如报数10步,然后从锅的外沿开始一步一步量,如果少于10步,算输交换角色,如果多于或者等于10步,继续。累计一定的步数后,算赢。依旧没有奖品,重新玩。需要注意的是头家在锅里不准许出锅,出锅算输,交换;如沙包在踢出落地前被咩家接住gameover,头家输,交换;咩家把沙包扔在锅里压线也行,头家输,交换。步数在交换后累计不累计提前约定。如果头家踢歪了,咩家可以喊个口令垂直走到正前方,(口令我忘了,哪位能提醒一下啊),若头家先喊了口令,则不能移动。2砍子儿。多人游戏,分两拨。在大约一个羽毛球场地远近划两条直线,头家可以在两条直线中间任意移动,咩家用沙包打,被打中的人退出赛场,直到最后一个人退场后,交换。如果咩家在扔的过程中被头家接到沙包,则可以复活一个人,如果没有可复活的人,就累计一分,相当于游戏的多一条命,在后面被击中的时候减一分。这个游戏太小的孩子不要玩,一方面沙包速度快,打到脸上很疼,哭鼻子就没法玩了;头家一方一般要面对并远离拿沙包一侧的人,在场上需要快速移动,太小了做不到,当然也有距离很近的时候不被干掉,不过很少。另一方面如果是扔沙包的一方,太小了,没有力气就纯粹给人家送分,玩到姥姥家也上不了场。3跑圈。这个游戏名字我有点含糊,多人游戏(4人以上,最好6人以上),分两拨,划一个长方形,比羽毛球场地短点,四个角有个四分之一弧线我们姑且叫大本营,一共四个大本营。头家我们姑且叫守方,咩家叫攻方。守方在第一个大本营内出发,第一个人出发吸引攻方扔出沙包攻击,其他人借机逆时针跑,依次通过第二第三个第四个个大本营,跑回第一个大本营算一圈。如果在大本营外被击中,则退出比赛,直到最后一个人退出,交换角色。在大本营外被攻击时候可以接住沙包可以复活一人或者是多一条命。进攻方可以在纵向两侧任意一点进攻,不可以在侧面进攻,沙包落地可以入场快速捡起来丢给线外队友进攻,不可以在线内进攻。守方跑完五圈,游戏结束本局胜,全体复活,进行下一轮。输赢继续没有奖励。就是图个乐,赢了就很美。那时候我们村有个比我大一岁的,叫高*伟,跑得快,而且他敢在对方拿沙包最近的大本营跑出来,对方攻击的同时,他迅速倒地躲过沙包,继续跑。这个人我也是多年没见了。记得还有一种规则是跑完五圈可以复活一个人,直到结束,不重新开始。可能是记忆力出现了偏差,记不清了。

八、打冰球,打罐儿:其实这两个可以算是一个游戏,几个人都行,每个人一根棍子,头家若干人守方,攻方一个人。守方每人在地上或者冰上并排挖个小坑,用棍子占住坑,坑后划一条横线。攻方比较随意,找个破罐子,可能是塑料瓶,或者铁盒,在冰上的时候甚至用破玻璃瓶子。攻方在约定的起点用棍子敲着罐子往前走,守方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击打攻方的罐子,打远。守方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去占领出击人的小坑,占了谁的坑谁输,去接替打罐子。第二个选择是把罐子再敲回来。在敲击的过程中,谁身体主动接触罐子,谁输,攻方输重新来,守方谁输让出坑儿,变为攻方。攻方如果带着罐子越过守方的坑儿后的直线,注意是人和罐子都过去,游戏结束,重新玩。

九、触大克:这是我们那特有的游戏,没有人数限制。不过需要的物品比较特殊,大克,是一种四方的铁板,中间有个圆孔,大小不一,过去房柁上面垫在螺丝上面的,为了减小压强。奖品就是弹壳,我们叫枪泡儿,得益于我们那有两个靶场,所以可以捡到枪泡儿。规则简单,划一个锅,锅里按照约定每个人放几个枪泡儿。在距离锅不远处划一条横线。游戏就可以开始了。每个人在锅那往横线处丢自己的大克,谁丢的近就是头家。依次二家,三家。。。头家开始,可以把自己的大克丢向锅附近。也可以直接击打枪泡儿,出锅的枪泡儿归自己,不过很少有人这么做,不划算,大克如果没出锅,那就退出比赛。多数人第一轮都是把大克丢到锅附近,第二轮再击打枪泡儿的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大克也要不陷入锅里保证下一轮还有机会。如果有约定,大克出锅并且有枪泡儿被击打出来,追加一次机会。枪泡儿也可以用玻璃球代替。不过很少,玻璃球容易被大克打碎。

十、弹球:这个我就记得两种玩法,第一种同大克的玩法。第二种是挖三个小坑儿代替锅,在坑前摆上玻璃球,规则差不过,就是谁用自己的玻璃球把坑儿前玻璃球击如中间的坑儿,那个球就是自己的了,如果击入边上的两个坑儿归对方。弹球我不会玩,看我哥他们玩过,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规则。

十一、打尜。男孩子的最爱,不仅是小孩,好多大人也喜欢。两人可以,多人也可以,分为两拨。同样头家是守方,咩家是攻方。头家把尜放在锅里,用木棍敲击尜的头部,尜腾空,继续击打,如果攻方如果接住尜,则交换角色。如果没接住,则往锅里扔。扔进锅,交换角色;压线则是守方通过大刀的方式打尜,姿势优美,木棍从身后两腿之间伸出,击打,第二下击中,可以继续再打,直到第二下没打中,如果多人游戏第二个人继续接着大刀。。。;如果没扔进锅,则在尜落地的地方正常击打,多人的接力。有的攻方为了下一轮占便宜,往反方向扔的太远了,守方可以往反向接着打。如果守方打歪了,攻方喊个口令可以垂直走到正前方,(和砍子儿一样,有个口令我忘了),如果守方提前喊了口令,则不可以移动,在落地处往回扔。

十二、成方成龙。两人游戏,在土地上纵横五路网格,一方用石头子,一方用小砖头儿,还可以用土坷垃,每人10个子,在自己的这一边的两条底线上,每次移动一步,通过不停的移动,凑成口字型,就是成方了,可以吃掉对方1颗没有成方或者成龙的子;如果凑成横向或者纵向5个子就是成龙了,可以吃掉对方3没有成方或者成龙的子。这个开局怎么开局真的忘记了,希望有热心人提点一下。

十三、蛤蟆跳井。幼儿两人游戏。划一个“凶”字型。开口处划个圆圈,两侧各摆两个子,第一步不可以走尖处的子,头家先走,走来走去的,谁没有地方走了就跳井了。

十四、歘颗骨。女生单手游戏,需要配备沙包辅助,规则不太熟悉。两拨,约定每方出几个颗骨。头家先玩,先把颗骨撒在桌子上,四面有三个分值,如果立起来分值更高。扔起来沙包同时把颗骨整理一下,接住沙包(整理几次?),再继续扔起沙包抓颗骨,计算分数。

十五、砸王八。多人游戏,这是在有了篮球架之后才有的游戏,很少玩,因为没有篮球。至少两人。在篮球架下规定四个点,两侧,篮球架正下方,和罚球区。每个点投进一个球换下一个点继续投,直到失败或者是一周结束。大家依次投篮,不分先后,最后一个没完成一周的算输,要在篮球架底下站着,其他完成的人每人一次往篮板上扔篮球,反弹后砸输的人的头,哈哈,也不知道谁给取的名字叫砸王八。

十六、跳皮筋。女生游戏,分两拨,头家跳,咩家撑着猴皮筋。1马莲开花,大概是这个名字,需要三个人把皮筋撑成三角形,赢家挨个跳,怎么跳我不知道,不过我记得一部分不一定准的口诀:小泥球,使劲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实在记不得了;2蛤蟆跳井,这个我玩过,两个人撑皮筋。第一套动作,双脚依次踩一根,两根,错开一脚一根,跳到中间,双脚踩一根,后面的动作就忘了;第二套动作,跳进中间,两腿分两边,两脚分踩两根,一根压另外一根,。。。不写了,什么乱七八糟的,像残缺的武林秘籍,不知所云。3大举,这个简单,就是跳高,跳过去就行。后两个过程中要是有一只脚完成动作就变成了瘸子了,由另一只脚完成剩余动作也可以。这三个升级都是一样的,一的是小腿,二的是膝盖,三的是屁股,一直到头,然后再往下,蛤蟆跳井多了单腿层级。多人的时候,一个人失败,另一个完成的可以再重新跳一次叫“保”,到了高处的时候,也可以跟着前面人一起,两个人配合省劲啊。

十七、不说的游戏;踢毽那时候基本不记得有什么人玩,可能是做毽费事(我们叫刨鸡毛毽,需要用老钱);翻绳:这个网上很多;滚铁环,都知道。那时候家里没有铁环的,我们就用自行车车圈,推起来挺费劲的。跳房子:一般女孩玩。这个规则在网上可以查到。跳绳(小绳单人或两人三人,大绳分两组)比较简单不说了。丢手绢:简单。

十八、不是游戏的游戏:挤窝窝,多男孩玩,几个人背靠墙往对方挤,挤出去的人回到队尾继续挤没有输赢;吊骆驼(音),单人,那时候下过雨之后,地上总有竖直向下的小洞,有铅笔芯粗细,我们就用车前草的根伸进去,一动就提起来,钓上来白色的虫子,肯定不是蛆,不过我一直不知道叫什么干什么用的;嘎嘎捻,可能是什么蛾子的蛹,红色,捉住,就念口诀,它就动,口诀随心,大概是嘎嘎嘎嘎东,嘎嘎嘎嘎西,嘎嘎嘎嘎东,嘎嘎嘎嘎南。。。。。。;扑蜻蜓(吗灵)吗灵比蜻蜓小两号,红色少,黄色的多,白天出来,蜻蜓我见到的都是绿色的,傍晚出来,吃蚊子,用大扫帚扑。小时候大人说,蜻蜓半夜会变成蝎子,记得有一次我把蜻蜓放在窗户上,让它吃蚊子,我妈给扔出去了,第二天说差点变成蝎子,同类的还有老鼠吃盐会变成袁丕虎(蝙蝠),现在我知道应该都是传说;最后这个不知道是不是游戏,每到下雨天,有时候跑出去,那时候没有雨衣,很少有人戴草帽,那时候最多的是用蛇皮袋、麻袋顺着底部一角往里折,样子就是铺平从中间切开的样子,顶着,有一个大尖尖,在雨里瞎跑,还高喊着:下雨啦,冒泡了,王八顶着草帽啦。哈哈。

后记:

对于第一章,有个老大哥对记忆点评如下:记忆都是点状地,电影也是每秒24幅图片连续放,让人短暂的记忆刚好连起来!如果想加深某个时间点的记忆,最好是配上音乐(所以电影都有配乐),实在没有,可以自己唱支歌!另外你出生时不是静悄悄地,大概率是“哇哇哇。”,不能是“嘻嘻。。哈哈。。嘿嘿。。”,甚至“我这个手咋这么小?”,这个都不成!容易把迎接你的大人们,吓出毛病来。在此表示感谢。

续第二章

昨天家里的长辈和一个单位的前辈提示,又想起了几个游戏,现在补上。

一、扒堆儿。两人玩,比较简单,找个地方,弄一堆土,插上一根小木棍儿,头家先把土扒走一次,咩家第二次,一直到谁扒土后木棍倒下,谁就输了。前几年取海边还看到有的人玩这个游戏,看来没有失传。

二、摔皮摔碗。有的地方叫摔破锅。男孩子玩的比较多,几个人都行。自己找点泥,揉好了,取一点做成碗状,底部薄周围厚,用力往地上摔,底部因空气原因会随着一声“喷儿”的响声破一个洞,对方要用自己的泥把洞补齐,补齐是有技巧的,用一片弄得薄薄的泥去补,可以少输点。有的人做得好,那响声特别大,洞口像被地雷炸开一样,洞口大赢的泥就多。万一要是做得太好了,一下子整个炸开了,那这个锅飞向四周的泥就会被大家分抢了。一般来说胶泥比较好,透气性差,密闭性好,容易摔破,今天看见小表妹用泥做的大哥大,可能就是用的胶泥吧。

三、挑棍儿。两人游戏,最开始的时候是用高粱杆,一节一节的掰开了,双方把手放在身后,手里拿若干根,一起出,谁的多,谁是头家。把两个人的棍儿合在一起然后往地上撒成一堆儿,就像以前算命撒蓍草一样,然后用手里的一根小棍儿一根一根的挑出来,如果挑的时候,其他的棍儿动了,就输了,换下家继续。赢了这些高粱杆儿有一个很大的用处就是放在茅房当厕筹。后来经济发展了,换成了冰棍棍了,有的孩子满大街捡冰棍棍就是为了玩这个游戏。冰棍棍多了后,有手巧的人编成个小笼子,挺好看的。

四、弹弓。这个不陌生,粗铁丝那时候最好的是八号弾,做成“丫”型的,和现在市面上差不多,心细的人用麻绳,玻璃丝,或者细铁丝把手柄缠满,有时候也用树杈做。还有一种是弓,用柳树枝或者是野生的柳条子,做个半圆,两边用镰刀做个窝,用线绳一栓就是一张弓,弓箭是用高粱杆最上面有穗儿的那一节,又细又直的柳条或者其他东西也可以,就可以打着玩了。最简单的一种是玉米杆中间长玉米的地方有个窝,直接把这节和上面那节弄下来,左手手持上面那节,把土坷垃放在窝的地方,右手攥着上面那节有土坷垃的地方,左手向外发力,右手放开,子弹打出了,类似攻城车。

好么,本来想新开一章的,这又这么多了。明天新开吧。明天写啥呢,写点传说的东西吧。有一段根今天的厕筹有点关系。

小说《我从七五年走来》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戳我阅读全文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