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叫做《绣衣传》是“桃花卖酒钱”的小说。内容精选:豪强,以光复大汉为首的诸侯皆以绿林军首领刘煊为盟主,加上泰山一带的赤眉军,耿炼的两个兄长皆是投了绿林军。北镇耿家世代习武传家,靠着一手开山拳,六寒锯花枪名动江湖,因为祖宅在北镇,耿家才在青松镇上开设武馆,这一代耿家有三子,都说是耿家发扬光大的一代。...

《绣衣传》阅读最新章节
邓轲不惜下跪求得赵家的原谅后,带着邓府一众人狼狈离去,隔壁乡邻也纷纷离去了,只剩小黑狗还在追着狂吠。“真是人不可貌相,没想到赵青秋你身手居然这么厉害!怕是我想要打赢你,也不得不挨上两拳。”
耿炼走过来拍了拍赵青秋的肩膀笑道。
赵青秋道:“你家传的开山拳威力惊人,你却用来打架不免有些可惜了。”
所谓英雄相惜,耿炼平日喜交豪杰,今日在这赵家小院见到赵家父子的气魄和身手,也让耿炼心生敬意,很快就熟络了起来。
赵靠走上前拍了拍赵青秋手臂上的灰尘,道:“这些年先生教了你这身武学,你可了解过那师父名讳,也不请到家里来坐坐。”
赵青秋闻言有些惭愧,道:“父亲,先生点拨孩儿武功,但对其名讳丝毫不透露半分,我也不便追问,加上先生深居简出,他的行踪我也不知。”
赵靠点了点头,又拍拍赵青秋的肩膀,道:“待会为父有些事和你交代。”
耿炼见人家两父子有话要说,便拱手道:“赵匠师,那我就告辞啦,改日还要请赵匠师多多指点,赵青秋,改日我们两个好好切磋切磋。”
赵靠笑道:“臭小子,不去找你老子指点,为何找我!”
耿炼双手叉腰无奈道:“我爹这不是为了我投军的事,前日便进城了嘛,现在镇上能指点我的,怕也就您赵匠师了。”
邓楚灵惊诧道:“你大哥和二哥都去投军了,如果你也去了,你家就只有你小妹一人在家,你爹也怪舍得。”
可怜天下父母心,邓楚灵一听也是心尖一酸,近年朝廷和各镇诸侯战火不断,如今天下豪强,以光复大汉为首的诸侯皆以绿林军首领刘煊为盟主,加上泰山一带的赤眉军,耿炼的两个兄长皆是投了绿林军。
北镇耿家世代习武传家,靠着一手开山拳,六寒锯花枪名动江湖,因为祖宅在北镇,耿家才在青松镇上开设武馆,这一代耿家有三子,都说是耿家发扬光大的一代。
怎奈时不我待,天下巨变,自从王慢蛟政变篡汉之后,便建立了薪朝,在元丰十九年时改换年号,称天凤元年,如今已是天凤四年。
天凤二年秋,王慢蛟派遣十万大军围剿绿林军,后来听说虽然绿林军险胜,但是也损失惨重,耿炼的两个兄长仅剩二哥耿泉活了下来。
后来听说耿炼的的二哥耿泉捎回家书,说他率一队绿林军突围到了南阳一带驻扎,所以耿炼应该也是追随他的二哥。
耿炼听到邓楚灵这样说,心里却很是十分自豪,他自幼母亲便因病离世了,他也是两个哥哥一手拉扯大的,此时听到邓楚灵这般说,心里还是生出一阵暖意。
耿炼笑着拱手道:“伯母,我自幼便与兄长们练习武艺,我虽桀骜,却一直铭记大哥的教导——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如今大哥已逝,我自然要去!”
邓楚灵很是欣慰的露出一抹笑容:“好一句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你的兄长若是泉下有知,你仍葆此等壮志,也该会保佑你,此去马到功成!”
耿炼含蓄的挠挠头,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赵青秋你可要吃饱饭,记得我找你切磋这件事!”
赵青秋挥挥手道:“你可要好好准备,要是败在我手上,你也不用去军营里丢咱青松镇的人了!”
赵靠和邓楚灵相视一笑,果然人生最好是少年。
看着这个有趣的无羁少年离去后,赵靠便带着一家人回到了屋内,赵靠从卧房的房梁上取下了那个黑色的匣子。
“这是什么?”
赵青秋和邓楚灵都很疑惑,他们知道虽然赵靠这些年很少做手工物件,但是以赵靠的手工技艺,这八成是他新研究出的稀罕玩意。
赵靠正襟危坐,很是肃目的注视着眼前好奇的赵青秋,道:“青秋,你将匣子打开吧。”
赵青秋闻言,怀着十分的好奇,五分的喜悦伸手打开了匣子,只是此时的少年不会知道,从他打开匣子的这一刻,他的命运便注定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事不由心’这十二个字。
“这!这是拐杖吗?难道这是父亲替哪家老太君做的?用料这般奢华,那主人身份也该非比寻常吧!”赵青秋看到木匣子里居然装着一根貌似拐杖的东西,顿时好奇心便失了大半。
邓楚灵自幼在邓府长大,家业乃是从父辈就积攒起来的,特别是她的大哥入仕途后弄回府内的稀罕物件也见过不少,只是此刻如她这般见多识广的大小姐,面对此物霎时也是摸不着边际。
赵靠对着赵青秋问道:“青秋,为父一直教育你,懂谦逊,知礼仪,平和待人。你应该也很好奇,为何今日我不再忍让,甚至是以暴制暴。”
“本来就是他们欺负人,父亲你做得对。”赵青秋不假思索:“东镇的人都是表里不一,势利眼的一群伪君子而已。”
赵靠和邓楚灵默默摇头一笑,赵靠道:“那你娘也是东镇的人,我还娶了你娘,之后有了你,青秋啊,你这不是一杆子打翻所有人了?”
赵青秋听父亲这么一说,瞬间语无伦措脸红了起来,道:“那爹娘怎么可能是他们那样的人!”
看着赵青秋呆呆的样子,邓楚灵会心一笑,道:“傻孩子,人都是一样的,只是立场不同,看中的利益也不同,所以人心都是各不相同的。”
“为父之所以这么多年一直隐忍退让,便是要你安心求学,不受外界这些鸡鸣狗盗而扰乱你心,如今你也长大了,又得先生传授你武学,你也不再是那个咿咿呀呀的小青秋了。”
赵靠嘴角浮起一抹释怀的笑容,很是欣慰的对赵青秋道。
赵青秋也终于知晓,父亲这么多年来,对谁都是笑呵呵的,即使面对东镇偶尔上门使冷眼刁难的邓家人,也是尴尬陪脸相笑不为所动。
赵青秋此刻也不再小孩心性,也知道父亲的一番良苦用心,即便是在这西北方的小镇上,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一直有人默默无闻的负重前行而已。
赵青秋感动之余,只是觉得十分惭愧:“父亲,都是我不好,您一直以来对镇上的人都是一副和气之态,而我却将柳氏的脸彻底撕裂,我此后想要赶考入仕,怕是难上加难,我愧对父母亲这十八年来的殷切教导。”
赵青秋的母亲叹了一声,笑道:“傻孩子,做父母的,就只盼你一生平安顺遂,勤学奋进。如今天下纷乱,你若是入了仕,反而为娘还担心挂念。”
赵青秋羞涩一笑,他知道这是母亲在安慰自己,毕竟这些年赵青秋晨起暮归的寒窗苦读,就为能够博取个功名,只是如今眼看竹篮打水一场空,赵青秋心里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赵靠见自己的儿子十分沮丧,道:“青秋啊,你也不必挂怀,此番为父之所以如此羞辱柳氏,并不是忍不了这口气,而是为父今日不想看她那副丑恶嘴脸,恶心于我。这要是放在十八年前,柳氏这种人,为父便是借她十个胆,她也不敢直视于我。”
虽不知为何,但赵青秋认同自己父亲的意思。
邓楚灵倒是在一旁用小臂拐了拐赵靠。
赵靠道:“会五铢钱白金起,民为奸,京师尤甚,……奸益不胜,绣使者始出矣”,所谓的“直指始出”就是“绣衣使者”诞生的标志。”
说道绣衣使者,邓楚灵猛然一怔,看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丈夫,她对绣衣使者有所耳闻,所谓上监朝臣,下震诸侯的绣衣使者难不成就是自己的丈夫!
邓楚灵很快反应过来,赵靠本就不是这片小镇之地容纳得下的,而他也本就不是泛泛之辈,如今她才知道,自己居然嫁了一个绣衣使者。
赵青秋不懂,问:“绣衣使者,我听先生讲起过,不是在很多年前便销声匿迹了吗?”
赵靠道:“天下大乱,销声匿迹不过是掩人耳目的表象,以那个人的性子,绣衣使者归来的日子,不远了。”
赵靠道:“既然如今你入仕不通,便出世而为,这麒麟节杖,便是绣衣使者的身份象征。”
赵青秋木讷寡言,道:“绣衣使者,出世而为?可以我一人之力,根本无足轻重。”
赵靠笑道:“三日后,你去书塾找先生,你自然就会明白了。切记青秋,你此去务必尽人事,行天道,守本心,扶大义。”
赵青秋看了看匣子内这根节杖,躬身行礼道:“青秋既入仕不通,便出世一试,定当不负父母亲之嘱。”
小说《绣衣传》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戳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