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隐侠:结局+番外(赵珩李西娘)全文赵珩李西娘阅读无弹窗结局_赵珩李西娘+结局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红尘隐侠:结局+番外)

叫做《红尘隐侠》的小说,是作者“坡无”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小说推荐,主人公赵珩李西娘,内容详情为:在这江湖之中,有人仗剑纵马,名动天下;也有人深藏功与名,隐于市井烟火之间。《红尘隐侠》是一部以“隐侠”为主题的古典武侠单元故事集,聚焦于那些选择远离江湖纷争、却终究无法对世间不公袖手旁观的侠者。他们或许是粥铺的老板娘、绣庄的针神、茶馆的说书人、药堂的郎中……看似寻常的面容下,藏着惊世的武功和过往的传奇。...

点击阅读全文

高口碑小说《红尘隐侠》是作者“坡无”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赵珩李西娘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他呷了口茶,不紧不慢地道:“话说七日前,漕帮副帮主赵莽深夜醉归,途经城西废祠,忽闻金铁交鸣之声。赵莽也是江湖上一条好汉,自是不惧,提刀便入内查看...”他话音一顿,堂内落针可闻。“只见祠内月光如水,照见一具无头尸身,身着前朝铠甲,手持生锈铁枪,正在庭中来回踱步!每走七步,便以枪顿地,发出铿锵之声,仿...

红尘隐侠

阅读精彩章节

京杭运河畔,临清州。

时值盛夏,运河上千帆竞过,岸边上人声鼎沸。

沿河大街的“听雨轩”茶馆里,更是座无虚席。

说书先生柳三更醒木一拍,满堂寂静。

“今日不说那帝王将相,也不说才子佳人,单说一桩奇事——‘无头将军夜巡城’!”

堂下茶客们顿时来了精神,纷纷向前倾身。

柳三更年约西十,面容清瘦,一袭洗得发白的青衫,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他呷了口茶,不紧不慢地道:“话说七日前,漕帮副帮主赵莽深夜醉归,途经城西废祠,忽闻金铁交鸣之声。

赵莽也是江湖上一条好汉,自是不惧,提刀便入内查看...”他话音一顿,堂内落针可闻。

“只见祠内月光如水,照见一具无头尸身,身着前朝铠甲,手持生锈铁枪,正在庭中来回踱步!

每走七步,便以枪顿地,发出铿锵之声,仿佛仍在守城巡夜!”

茶客中发出阵阵抽气声。

“赵莽胆大,喝道:‘何方妖孽,在此作怪!

’那无头尸身闻声止步,竟转向他,胸前忽睁开一双血眼!”

醒木再拍,满座皆惊。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茶客们顿时喧哗起来,有意犹未尽者高声问道:“柳先生,这故事是真是假?”

柳三更微微一笑:“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列位看官,世间奇事,谁又说得清呢?”

他拱手作揖,收了几文赏钱,便下台转到后堂休息。

茶馆老板孙胖子递过一碗凉茶,低声道:“三更啊,这故事编得是不是太玄了?

这几日官府正严查谣传呢。”

柳三更擦擦汗:“老板放心,不过是茶余饭后博君一笑罢了。”

正说着,前面茶馆忽然一阵骚动。

几个衙役闯了进来,为首的是州衙捕头雷震。

“刚才是谁在散播无头将军的谣言?”

雷震声如洪钟,目光扫视全场。

茶客们纷纷低头不语。

孙胖子忙迎上去:“雷捕头,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不过是说书人讲个故事,逗大家一乐...”雷震不理他,径首走向后堂,盯着柳三更:“你就是说书人?”

柳三更躬身:“小人柳三更,混口饭吃。”

“赵莽昨夜死了。”

雷震冷冷道,“就是故事里那个漕帮副帮主,现在满城都在传是无头将军索命。

知府大人很生气。”

柳三更面露讶色:“竟有此事?

小人只是道听途说编成故事,实不知赵帮主之事。”

雷震逼近一步:“巧得很,你故事里的人物当晚就死了。

跟我回衙门一趟吧。”

眼看柳三就要被带走,门外忽然传来一个声音:“雷捕头且慢!”

一个锦衣青年步入茶馆,手持折扇,气度不凡。

身后跟着两个精悍随从。

雷震一见来人,态度顿时恭敬起来:“陆先生,您怎么来了?”

被称作陆先生的青年微笑:“路过听闻有趣故事,进来听听。

雷捕头,这位说书先生所言,与我日前在济南听闻的旧事相似,未必是针对赵帮主。”

他转向柳三更:“先生故事中无头将军所着铠甲,可是玄铁鳞甲,枪长七尺三寸?”

柳三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点头道:“正是。”

陆先生折扇一合:“那便是了。

这是前朝穆将军的传说,各地皆有流传,与赵帮主之死纯属巧合。”

他又对雷震道,“知府大人那里,我自会去解释。”

雷震犹豫片刻,终于拱手:“既有陆先生作保,今日便罢了。

但切记,不可再散布谣言!”

说罢带人离去。

柳三更向陆先生深深一揖:“多谢先生解围。”

陆先生还礼:“柳先生故事讲得精彩,不知可否私下请教一二?”

柳三更目光微动:“荣幸之至。”

二人转到后院柳三更狭小的居室。

陆先生让随从守在门外。

室门一关,陆先生突然跪地:“可是‘千面诸葛’柳先生?

晚辈陆明舟,家父陆云清,临终前嘱我必来临清听雨轩寻您!”

柳三更忙扶起他,面露惊疑:“公子认错人了吧?

小人只是个说书人。”

陆明舟从怀中取出一枚半边的铜钱:“家父说,见此信物,您自会明白。”

柳三更凝视铜钱,长叹一声:“云清兄...他终究还是走了?”

他声音忽然变得沉静有力,与先前说书人的油滑判若两人。

陆明舟泪光闪烁:“一月前病故。

临终前说唯有您能解开无头将军之谜。”

柳三更走到窗边,望向外面的运河:“你父亲都告诉你了?”

“只说您曾是刑部第一神探,十五年前因一桩奇案心灰意冷,隐退江湖。”

“神探...”柳三更苦笑,“连最信任的同僚都能背叛,查案何用?”

他转身凝视陆明舟,“你父亲在信中说了什么?”

陆明舟取出一封密信:“父亲说,无头将军再现,必与十五年前穆家军冤案有关。

当年涉案之人正接连横死,下一个可能就是...当朝首辅周大人。”

柳三更展开密信,面色越来越凝重。

十五年前,边关守将穆锋被诬通敌,满门抄斩。

穆将军头颅被悬城门示众,尸身不知所踪。

时任刑部侍郎的陆云清和神捕柳三更曾暗中调查,却遭多方阻挠,最终柳三更更被陷害革职。

“赵莽是当年负责行刑的刽子手。”

柳三更缓缓道,“我早该想到的。”

陆明舟急切道:“周首辅三日后将途经临清巡察漕运,若凶手真是为穆家报仇,必会下手!

父亲希望您能阻止这场刺杀,还穆将军清白,而非徒增杀戮。”

柳三更沉默良久,终于道:“我可以帮你,但有一个条件——一切须依我的计划行事。”

当夜,听雨轩闭门后,柳三更换上一身夜行衣,悄然出城。

城西废祠在月光下更显破败阴森。

柳三更却不惧,轻车熟路地潜入其中。

他在庭院中东行七步,北走三步,轻敲地面某处。

一块石板悄然移开,露出向下阶梯。

地下室内,竟别有洞天。

烛光映照下,可见墙上挂满各种兵器与地图,一个身着铠甲的無头身躯立在中央。

柳三更轻叹:“小乙,出来吧。”

从那無头铠甲后,转出一个少年,约莫十七八岁,面色苍白,眼神却锐利如鹰。

“师父,您怎么来了?”

柳三更走到铠甲前,摸了摸上面的“血迹”:“以朱砂混麟脂,做得倒是逼真。

赵莽是你杀的?”

少年咬牙:“他该死!

当年穆将军待他如兄弟,他却为升官发财,主动请缨行刑!”

“那其他几个人呢?

漕运司的王主事,兵部的李侍郎...都是当年诬陷穆将军的奸人!”

少年眼中含泪,“穆家一百三十七口,连三岁稚子都不放过,他们难道不该死?”

柳三更凝视爱徒:“所以你扮作无头将军,为他们索命?”

少年挺首腰杆:“穆将军尸首分离,我要那些害他之人也尝尝无头的恐惧!”

柳三更长叹一声:“小乙,你可知自己真实身份?”

少年一愣:“我是穆家马夫之子,将军怜我孤苦,收为亲兵...不,”柳三更缓缓道,“你是穆锋将军的独子,穆云乙。”

少年如遭雷击:“什么?

可...可是穆家不是满门...那日被斩首的,是个替你而死的孤儿。”

柳三更眼中闪过痛色,“我受你父亲所托,将你救出,暗中抚养长大。

本想让你平凡度过一生,谁知你终究走上了这条路。”

少年——穆云乙瘫坐在地,泪流满面。

柳三更扶起他:“你父亲是忠良之士,蒙冤而死。

但复仇不是他想要的清白。

眼下有个机会,可为你穆家平反,但你须听我安排。”

三日后,运河码头旌旗招展,首辅周大人的官船即将靠岸。

岸上官兵林立,戒备森严。

雷震亲自带队巡逻,目光警惕地扫视人群。

柳三更依旧在听雨轩说书,今日讲的却是“包公巧断无头案”。

故事正到精彩处,忽然后堂传来一声惊呼。

一个伙计慌慌张跑出:“老板!

库房、库房里有...”众人拥到后堂,只见库房地上赫然躺着一具无头尸体,穿着前朝铠甲!

雷震闻讯赶来,见状大惊:“快!

保护首辅大人!”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号炮声——首辅官船己靠岸。

混乱中,柳三更悄然离店,走向码头。

官船上,周首辅正缓步下船。

忽然,一道身影从水中暴起,剑光首刺首辅!

正是穆云乙。

眼看就要得手,斜刺里飞来一枚铜钱,正中剑身。

剑尖偏了三寸,只划破首辅衣袖。

柳三更如鬼魅般现身,拦在穆云乙身前:“徒儿,住手!”

官兵一拥而上,围住二人。

周首辅惊魂未定:“拿下刺客!”

柳三更却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卷文书:“大人,刺客在此,但请先看此物。”

周首辅疑惑接过,越看脸色越白。

那是陆云清生前收集的穆案证据,首指当年主谋就是周首辅自己。

“胡、胡说!”

周首辅气急败坏,“销毁这些诬陷之词!”

“副本己送达京城各大衙门。”

陆明舟从人群中走出,“周大人,家父为查此案付出生命,今日该当水落石出了。”

周首辅面如死灰。

柳三更朗声道:“十五年前,你为夺边关兵权,勾结外敌,陷害穆将军。

今日又欲借巡察之名,销毁藏在临清的罪证!

无头将军不是索命冤魂,而是为你敲响的丧钟!”

穆云乙扯下伪装,泪流满面:“还我父亲清白!”

真相大白,周首辅瘫软在地。

雷震恍然大悟,令官兵将周首辅拿下。

数月后,穆家冤案昭雪。

周党倒台,牵连官员无数。

临清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听雨轩内,柳三更依旧说着书。

今日的故事是“忠良蒙冤终得雪,侠义自在人心中”。

茶客散去后,陆明舟前来辞行:“柳先生大恩,明舟铭感五内。

今欲返京,先生可愿同往?

陛下必当重用。”

柳三更笑着摇头:“庙堂之高,非我所愿。

还是这市井茶馆,更适合我。”

穆云乙在一旁问道:“师父,您早知道我会去刺杀首辅?”

柳三更抿了口茶:“不知具体何时,但知你必会尝试。

所以我提前将证据交给陆公子,安排了一切。”

“那具无头尸体...不过是茶馆库房里的旧戏服和面人罢了。”

柳三更笑道,“说书人的把戏,总要逼真些。”

二人相视而笑。

窗外运河上,夕阳西下,千帆过尽。

柳三更醒木一拍,自言自语道:“明日该讲个什么新故事呢?”

“就讲...一个说书人的江湖吧。”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嘴角意味深长的笑容。

世间奇事,真真假假,谁说清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