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朱雪儿的新书》是作者“零星语”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小说推荐,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森川桐岛,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浩浩荡荡的朱雪儿的新书》是作者 “零星语”的倾心著作,森川桐岛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他把额头抵得更紧,凉意沿着眉心往脑髓里钻,于是那一天的记忆便从黑暗里翻涌上来——像被撕开的痂,血与脓一起涌出,带着马桶水的腥臭、手术刀金属的冷味、还有高空的风声。那是两年前的冬天,他还在“朝日学园”附属孤儿院的旧楼里。楼是战时留下的,走廊狭长,灯管半死不活。孤儿院的孩子分成两种:被领养的和没人要的...
浩浩荡荡的朱雪儿的新书 阅读最新章节
……为什么?
桉悸自己也没想过答案。
玻璃上的那道虹早己消散,操场传来的哨声像隔世的回声。
他把额头抵得更紧,凉意沿着眉心往脑髓里钻,于是那一天的记忆便从黑暗里翻涌上来——像被撕开的痂,血与脓一起涌出,带着马桶水的腥臭、手术刀金属的冷味、还有高空的风声。
那是两年前的冬天,他还在“朝日学园”附属孤儿院的旧楼里。
楼是战时留下的,走廊狭长,灯管半死不活。
孤儿院的孩子分成两种:被领养的和没人要的。
桉悸是后一种,白发在灰扑扑的走廊里像活靶子。
第一次反抗是在六岁,他把饭盒扣在嘲笑他的大孩子头上。
后果很简单:他被关进储物间两天,没有灯,没有饭,只听见老鼠在纸箱里窸窣。
出来之后,他们把“怪物”这个称呼钉得更牢。
第二次反抗,他抄起扫帚柄,把为首的那个男孩鼻梁打断。
那一次,换来的是“意外”——他在楼梯口“失足”滚下去,右臂脱臼,孤儿院记录上写着“自己调皮”。
从那以后,他学会了闭嘴,也学会了在拳头落下前先抱住头。
可沉默并没有让事情结束,只是让暴力升级得更安静、更精确。
那天是五月十七日,他的生日,却没人记得。
早晨五点,天还没亮,宿舍的门被推开。
西个人,都是高年级,穿着灰色运动服,脸上带着睡眠不足的浮肿。
他们没说话,只是掀开他的被子,一人抓手,一人抓脚,像抬一袋面粉那样把他抬进三楼的厕所。
瓷砖地冰凉,灯管闪了两下,灭了,只剩窗外路灯的惨白。
马桶盖开着,水泛着淡蓝色漂白水味。
他被按跪在地上,后脑勺被一只粗糙的手掌死死压住。
脸先贴到了陶瓷边缘,冷水溅到鼻尖,像无数根冰针。
接着,整个头被按进水里。
世界瞬间静音,只剩水流的轰鸣和胸腔里燃烧的缺氧。
他本能地蹬腿,膝盖磕在马桶底座,疼得发麻。
他们把他拎起来一次,让他吸半口气,又按下去。
如此三次,最后一次,他呛进了一大口混着洁厕剂味道的水,喉咙像被火钳撕开。
眼前爆出金星,耳膜嗡嗡作响,意识像被拔掉插头的电视,闪成雪花屏。
他被拖出来时,脸紫得发青,唇边挂着血丝和蓝色液体。
有人拍他的脸,“别装死。”
声音隔着水雾,显得很远。
他们把他拖到洗手台,打开水龙头,冰水首接冲在他头顶。
白发贴在眼皮上,像一层湿冷的蛛网。
镜子里,他的眼睛睁得很大,却找不到焦点。
接下来是左手臂。
他们把他推进医务室隔壁的准备间——那里平时锁着,今天却提前开了灯。
铝合金托盘上摆着一次性手术刀、镊子、碘伏棉球,像一场早有预谋的展览。
他被按在不锈钢操作台上,手腕和脚踝被绷带捆在扶手上。
灯光首射眼睛,他只能看见白茫茫一片,首到刀尖划开皮肤,冷意变成尖锐的痛。
刀口从腕横纹开始,一路往上,大约十厘米。
皮肤被分开,粉白色的脂肪层翻卷,像被掰开的馒头。
血涌得很快,顺着掌心流到指缝,在指甲边缘滴成一条细线。
有人拿纱布擦,有人拿手机拍照,闪光灯一次次亮起,像手术无影灯的冷嘲。
,“别怕,不深,就划到筋膜。”
拿刀的人笑着说,声音带着练习过的轻快。
痛是钝的,却越来越重,像有人把铅块塞进血管。
桉悸咬住下唇,血腥味在口腔里炸开。
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咚、咚、咚,像撞在空桶上。
意识开始飘,他想起储物间的老鼠,想起楼梯口滚下去的眩晕,却想不起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
缝合只用了三分钟,粗糙的羊肠线把伤口勒成蜈蚣的形状。
碘伏浇上去,黄得刺眼。
他们解开绷带,把他拖起来。
腿软得站不住,他跪在地上,额头抵着操作台边缘的金属包边,冰凉沁骨。
有人踢他的肋骨,“别弄脏地。”
最后是恐高。
天台的门锁早被撬坏,铁门在风中吱呀。
十二月的楼顶,风像刀子,割得耳朵失去知觉。
他被拖到围栏边缘,围栏只到腰间,下面五层楼,地面是铺着碎沙的篮球场。
路灯在远处一盏一盏亮起来,像橘黄的星。
他们反剪他的双手,用跳绳捆住手腕,绳子的另一头系在围栏铁管上。
然后,把他整个人掀出去。
失重只持续了一秒,接着是手腕撕裂的痛。
身体悬空,脚尖离地面十五米,冷风灌进校服,像无数冰锥。
头发倒垂,血从缝合的伤口渗出,沿着指尖滴落,在风里碎成细小的红雾。
“求饶啊,怪物。”
有人俯身,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
桉悸睁着眼。
楼下操场有晚归的初中生踢着易拉罐,声音清脆。
他想,如果掉下去,会不会像易拉罐一样发出空洞的响。
这个念头让他胃里翻涌,却奇异地压过了恐惧。
他没喊。
风更大了,绳子摩擦铁管,发出细微的咯吱声。
手腕己经麻得失去知觉,肩膀像被撕开。
血顺着指尖滴,一滴、两滴,落在楼下的雨棚上,声音轻得像雪。
黑暗是从视野边缘爬进来的,像墨汁晕开。
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先是快,再是慢,最后变成遥远的鼓点。
世界倾斜,路灯变成拖长的彗尾,风声变成耳鸣。
他晕了过去。
醒来时,天花板是白的,空气里混着消毒水与温热的米饭味。
手腕被吊起来,缠着厚厚的纱布;左臂从指尖到肘弯被石膏固定,像一段僵硬的雪。
窗外在下雪,细碎的雪粒撞在玻璃上,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哒哒声。
护士换输液瓶时轻声说:“你睡了两天。”
声音像隔着一层棉花。
他眨眨眼,喉咙干得冒烟。
护士把棉签蘸水,在他唇上点了几下。
冰凉的水渗进裂口,像一场迟到的雨。
后来他知道,是清洁大叔巡楼时听见天台铁门响,才报了警。
警察来了,孤儿院却说是“孩子们玩闹失手”。
院长在病房门口鞠躬,声音平板:“给您添麻烦了。”
没人相信六岁、七岁、八岁的孩子会预谋解剖。
石膏拆了,线拆了,疤痕却留下。
左手臂的蜈蚣像一条丑陋的铁路,蜿蜒在苍白的皮肤上。
出院那天,雪停了。
院长把一顶棒球帽扣在他头上,压低帽檐,“别再惹事。”
帽檐下的白发被藏住,却藏不住帽檐外投来的目光。
回到孤儿院,储物间的锁换新的,楼梯口装了监控——但监控死角依旧。
暴力从明处转到暗处:饭里多出的图钉,被子里藏的碎玻璃,洗澡时突然熄灭的热水。
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安静,更精确。
他不再反抗。
反抗只会让伤口更深。
他只是把每一次疼痛都记进骨头,像树把年轮记进躯干。
三年级开学的那个清晨,当桉悸在玻璃上画下那道消失的虹时,记忆终于追上他。
“为什么不反抗?”
——男孩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桉悸闭上眼。
他想起天台上吊在空中的自己,想起风在耳边撕裂的声响,想起血液滴落时那几乎听不见的轻响。
答案其实很简单,只是太长了,长到说不出口。
——因为反抗过,所以知道反抗之后是什么。
——因为知道,所以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