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下:番外+全文阅读_(张允慈张柏清)碧山下:番外+全文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张允慈张柏清)

完整版小说推荐《碧山下》,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张允慈张柏清,是网络作者“刘牵牛”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性格娴静、好诗书、追求自由的张允慈与父生活在美如桃源的过家村,母亡,弟出走。张父恐病体日沉,开始为女儿的将来谋算。在青梅竹马的过云峰和让她一见钟情的林修远之间她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点击阅读全文

完整版小说推荐《碧山下》,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张允慈张柏清,是网络作者“刘牵牛”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竹篱作墙,因张家人都喜花草,靠东墙植有橘、柑、桂之属的长青树,靠西墙开辟了一角花圃,种些黄菊、瓜豆时蔬;柴门顶上挂的仍是张允慈外祖父留下的那块“思学馆”木匾。到了巳时,幼童学子陆续上了门来端坐聆听夫子教诲。张允慈幼时曾与其他孩童同坐讲堂内,齐诵《论语》《孝经》;因她是夫子之女,前来求学的孩童最是与她...

碧山下

碧山下 在线试读

乡间早春,江边柳树初吐绿芽,在柔风中轻轻摇荡;日光清朗,茅屋竹篱与桃、李之花掩映相照。

油菜花将谢,蛱蝶乱飞。

农闲时节,田间还见不到乡民劳作,只有那灰色的水牛低头于田埂间吃草,偶有几个老妪提了竹篮在菜地间扯那绿绒绒的鼠曲草,想是采摘了回去做青团吃。

张允慈起早洒扫了庭院,又到灶屋备了早餐——热的头一天吃剩下的薯粥,煮了两个鸡子,并两块腐乳。

父女二人吃得简单,不过是略填饱了肚子,便做起家塾里一日的教学准备事宜。

张家所居处是一幢工字形茅屋,中为讲堂,陈列了六张木桌,一张可对坐二人。

东为三间起居室,西为灶屋茅房。

竹篱作墙,因张家人都喜花草,靠东墙植有橘、柑、桂之属的长青树,靠西墙开辟了一角花圃,种些黄菊、瓜豆时蔬;柴门顶上挂的仍是张允慈外祖父留下的那块“思学馆”木匾。

到了巳时,幼童学子陆续上了门来端坐聆听夫子教诲。

张允慈幼时曾与其他孩童同坐讲堂内,齐诵《论语》《孝经》;因她是夫子之女,前来求学的孩童最是与她亲近,见到她无不是亲亲热热地喊一声“允慈姐姐”,其中里正之子过书亭更是把她当成亲姊姊爱重。

往日里无事时,她会在自己屋中看书,帮父亲誊抄些讲义,亦或做些女红消遣。

张父常教导她己学知识不可废弃,要时常记诵。

昨日她打定主意去趟村医过逍遥家,于是等那学童们到齐后,她便独自悄悄地出了门。

过家村地处偏僻,乡民种几亩薄田,以捕鱼、养蚕为生,大多清苦。

不过较之前几年,日子却是稍显安稳,富足了。

朝廷减赋税,兴修水利,重科举,成效显著。

张允慈轻快地走在村路上,一袭青黄长裙搭了一条同色披帛,头戴白色帽帏,摇曳生辉。

那过逍遥所开设的医馆位于村尾山脚,张允慈走出一身薄汗方到了医馆前。

一处极阔大的篱院,院内摆放了数个圆形柳条簸箕,晾晒着中草药材。

“过叔叔!

过叔叔!”

张允慈立于柴门口大声喊道。

稍作等候后见屋里似无人的样子,她便推了门走进去,猜想来得不巧,过逍遥当是背了竹篓进山挖寻草药了。

过逍遥同张柏清是至交好友,他约莫年轻几岁,未曾婚娶,喜独处,在这幽静处开辟了场地建了三间茅屋居住。

张允慈姐弟是他看着长大的,倒真是像亲叔父般疼爱他们。

这人痴迷草药,通药理。

乡民凡有些头疼脑热的只要来他这里配上几副草药熬水喝下去,不出两日便会好转。

时长日久之下,十里八乡的都来找他看病,成了远近闻名的“神医”。

因着这层缘由,喜爱读书的张允慈对《千金方》也颇为熟识。

她站在簸箕处蹲下身子辨认晾晒的草药,暖融融的日头下药草散发出草木独有的清香。

簸箕里晒着些枇杷叶、川贝、苏子、半夏、前胡类常见药草。

出门前未告知父亲,恐他担忧,张允慈想着不若改日再来。

正抬脚往外走时,听得外头传来脚步声,正是寻了草药归家的过逍遥。

他见自家柴门半开,知是来了客人,却没料到是张允慈。

一时恍惚面前青春少艾到底何人,明明昨日还是他抱在怀中的温软小儿,今日一见,竟成窈窕淑女。

确有一段时日未见了。

“允慈来了。”

过逍遥走进院内,定定气,放下背上竹篓与手上锄头,慈声说道。

他头裹青巾,身穿灰白长袍,黑色下裤,裤脚紧束,脚上蒲鞋沾满枯黄草茎。

年不及西十,温眉软目,通身显露一种医者慈悲之情。

“过叔叔!”

张允慈闻声喜不自胜,弯身略福了个礼后急急说道:“我爹爹近来咳得越发厉害了。”

她似找到某种依靠般,心内的恐慌遽然消散,还未张口己泫然欲泣,小鹿般的双眸闪耀出如深秋的雨露般洁亮的眼泪。

过逍遥心有触动,想要伸手去轻拍她的肩背以作安抚,觉得不妥,到底克制了自己。

春风暖熏,人心散乱。

他正了正神,问道:“去年我配的药你有依时熬煮给你爹爹服用么?”

张允慈点头。

“我本打算这几日去给你爹爹送药,是我近来研读药理得的一个专治咳疾的方子,你既来了,就先拿几副药回去按方子给你爹爹煎服,看看药效如何。

过两日我得了空再去看看你爹爹。”

过逍遥走进屋内拿出他早备好的药。

张允慈好奇地问道:“过叔叔为何久不去我家了?”

从前他几乎是得空便去到“思学馆”与张柏清饮茶笑谈,一坐便是半日。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他去得少了,有时半月里都不来一次。

过逍遥嘴快一问:“你盼着我去?”

张允慈柔柔笑:“以前我和允善都最是盼着你来我家呢。

你从外头回来了带的点心又稀奇又好吃!”

过逍遥本就后悔不该那样问,见张允慈在他面前仍旧像往常那般的天真烂漫,就势笑了笑以此遮掩他的尴尬,说道:“下次去了外头再带点心,许久未出去了。”

随着正色与张允慈说道:“这药一日两次,熬煮好后让你爹爹趁热喝下,日常少食辛辣。

好好保养着,到了五六月天热起来,自然也就好了。”

张柏清的病他最是清楚,发病之初他便劝老友先把私塾里的事务搁置一边,去衡山县里找大医馆瞧瞧,可张柏清无论如何不愿离开“思学馆”。

过逍遥自认医术短浅,但《内经》里一句话是让他对老友的病不敢轻心。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一般的咳疾,不出十天半月就好了,可张柏清竟从冬咳到了春,实在令人担忧。

“好呀!”

张允慈双手接过过逍遥递来的药包,看了看天色,将近午时,她得返家为爹爹准备午饭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