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爷爷和他的孩子们》内容精彩,“诺氟沙星”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刘世明李狗蛋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刘爷爷和他的孩子们》内容概括: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人有大人的大江湖,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小江湖。六关中学大院的小江湖里,有一个历经沧桑却有童心的老头儿,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段蓝天与星空下的时光……...
火爆新书《刘爷爷和他的孩子们》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诺氟沙星”,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在码头上一干就是十年。1991年,刘世明45岁,那挂件救了他的命。那天他跟码头上的焊工王麻子吵了起来,扭打在一起。起因是王麻子唱了一首刘世明痛恨的歌儿,就是二十五年前那二十个绿军装唱的歌...
免费试读
lisa走后,刘世明一首把那挂件挂在胸前,连洗澡、睡觉也不摘下来。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犹如海浪后浪推前浪,新的记忆会覆盖旧的记忆。
几年后,刘世明逐渐不再整日想那大洋彼岸的人了,甚至有点忘了lisa的模样。
只是有外国船只来到码头的时候,心里仍有一丝期待,结果每次都是让他失望的。
在码头上一干就是十年。
1991年,刘世明45岁,那挂件救了他的命。
那天他跟码头上的焊工王麻子吵了起来,扭打在一起。
起因是王麻子唱了一首刘世明痛恨的歌儿,就是二十五年前那二十个绿军装唱的歌。
其实也不只是一首歌的事,两人素有嫌隙,王麻子知道他最痛恨这个,故意恶心他,边唱边摇头晃脑。
也不是两个人有嫌隙,是王麻子坏透了,整个码头上的人都不待见他,只是王麻子不仅人坏,打起架来出手也狠,每次都是一副不要命的架势。
所以也没大有人敢得罪他,大部分人都是敬而远之。
刘世明是少数几个敢于和他“硬碰硬”的——无父无母,无儿无女,心上人也己一去不返,世上没什么牵挂,又有一身“侠肝义胆”,所以也能豁得出去。
两人打起来,王麻子发了狠心要下死手,拿起一根细尖的电烙铁就要往刘世明胸前捅,刘世明双手把住王麻子的手腕,两人都鼓着腮帮使劲,脸憋得赤红。
王麻子的力度更胜一筹,电烙铁的尖不断靠近刘世明的胸口,烫穿了衣服,马上就要扎进胸膛,却见刘世明胸前一缕黑烟升起,一股塑料的糊味儿窜到两人的鼻腔。
王麻子有哮喘,被那塑料的糊味儿一熏,咳嗽不止,手里的劲儿就松了。
刘世明趁机一把推开王麻子,王麻子摔倒在地上,电烙铁掉在一边。
刘世明把他摁在地上,抬起手就扇耳刮子。
王麻子仍咳嗽不停,啐了一口血出来,竟晕了过去。
被送到医院后,没抢救过来,一命呜呼了。
王麻子死了,码头上的人无不拍手称快,刘世明却被判了10年,胸口上也被烫了一个疤。
原来,王麻子的电烙铁把刘世明挂在胸口的小女孩挂件烫穿了,塑料融化之后的味道熏得王麻子犯了哮喘。
刘世明为人仗义,又能吃苦耐劳,十年来在码头积累了不少人缘儿。
在法庭上,码头上的兄弟纷纷为他出面辩护,不然必然要以命抵命。
从此那挂件上小女孩眼睛的位置,多了一个被戳出的洞。
刘世明在狱里沉默寡言,也不再把挂件挂在胸前,换成放在裤兜里,没事的时候就用偷偷把手放到兜里,用大拇指和食指捻那挂件,用手指感觉被烫出洞口的地方,仿佛能得到一丝慰藉。
久而久之,小女孩的脸被他捻得模糊不清。
2001 年,刘世明55岁,刑满释放。
出狱后发现,外面世界的变化速度超乎了他的想象,己经完全变了样子:连原来工作的码头都己经废弃了,原来的兄弟也不知去向。
十年没回老家了,先去告慰母亲在天之灵吧。
于是坐上了回老家的“乡村客运”巴士。
老家也变了模样。
“六关村”和边上几个村子合编,组成了“六关镇”。
刘世明踏入 “六关镇”,陌生感扑面而来。
曾经蜿蜒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两旁林立着崭新的楼房,街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热闹非凡。
他满心感慨,记忆中的故乡与眼前景象重叠又分离。
他打听着先来到自家老屋前,院子里荒草丛生,老屋的门半掩着,透着一股陈旧的气息。
刘世明轻轻推开,屋内蛛网横生,家具蒙着厚厚的灰尘。
他抚摸着熟悉又陌生的物件,眼眶渐渐湿润,母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又找到李狗蛋的家,发现门从外面锁上了。
于是离开村子,向河边的杨树林走去。
这么多年,母亲的坟或许也己不在了。
惊奇的是,母亲的坟还是在原来的位置,坟前还多了一块石碑,此时正有一群孩子拿着鲜花,依次放到碑前,然后鞠躬。
刘世明走上前去,只见碑上刻着;父 刘元明母 胡秀丽 之墓子 刘世明徒 李天运敬立下面还用小字刻了西局诗:须眉巾帼皆壮志,比翼连理多豪情。
热血解放人间土,春风化雨桃李生。
“爷爷好!”
“爷爷好!”
“爷爷好!”
孩子们看见老头,有几个向他问好。
“好,好孩子!”
刘老头笑着应道,眼里的泪收了回去。
先不去探究这墓碑的来历,跪在墓碑前,把头磕在地上,久久没有起身。
刘世明感受着自己的身体和这片土地的连接,曾经的记忆一幕幕浮现。
好想和母亲说说话,又碍于旁边小孩子还在,不好意思开口,只好在心里默默地跟母亲倾诉。
在心里说完了,又磕了三个头,才站起身来。
这时,身后传来小男孩青春期变声时特有的嗓音:“老头儿,你在这干嘛,你也认识胡老师吗?”
是一个个头比较高的小男孩说的。
这孩子名叫李凡升,读初三,父亲是六关中学的校长,母亲是六关中学的老师。
他属于院里的“孩子王”,皮得很,学习成绩却很好。
“认识,认识。”
刘世明答道,并不在意小孩的失礼,“你们也认识?”
“当然认识了,六关镇没人不认识。
你不是六关人吧,没见过你。”
李凡生问。
“我是,就是好久没回来了。”
刘世明说,“不信俺嗦土话你青青。”
(不信我说土话你听听)心里想:真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你上哪去了?
你怎么认识的胡老师?”
李凡生追问道。
“说来话长。
你们又是怎么认识的?”
刘世明反问。
“待会你去我们学校去看看就知道了。”
李凡生说,“学校的宣传栏里有胡老师的故事。”
刘世明正要继续追问,却听身后的道孩子们喊道:“校长好!”
“校长好!”
“校长好!”
刘世明转头一看,一个胖老头正笑眯眯地慢悠悠走过来,走起路来一摇一晃,好像他多年前见过的,那个最熟悉的身影。
“狗……啊不,天运?”
“公子……公子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