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就义(唐晨安国少季)完本免费小说_免费完整版小说以身就义唐晨安国少季

其他小说小说《以身就义》,主角分别是唐晨安国少季,作者“唐晨”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大宛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刻诛灭。大汉使臣,一个不是在搞事,就是在搞事路上的职业。安国少季轮回九世,只要在这最后一世完成“就义”的任务,便可逆转时空,不死不灭。建元元年,汉武践祚。在汉武帝的时代,没有比成为一名汉使更能光速就义的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点击阅读全文

其他小说小说《以身就义》是作者“唐晨”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唐晨安国少季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户为骁骑都尉,比两千石,领一部兵马,监察戎胡,便宜行事。擢升安国少季为军司马,秩千石,领一部兵马,与太中大夫夏宽同掌招抚之事。”原本李广的官职是骁骑都尉,窦漪房授予李当户骁骑都尉也是别有深意。“太皇太后,为何不直接将夏宽召回治罪?”太皇太后和许昌在一起的时候,很少伪装。太皇太后刚刚对那帮儒生的怒意和杀意是真实的。只是这个安排让许昌有点......

以身就义

在线试读


绣衣使者传讯的速度比李当户估计的快,第三天上午,李当户的奏报就被送到了长乐宫中。

许昌听到绣衣使者四个字,本能的一哆嗦,立刻就想撤退。

地位达到了九卿,自然是知道,皇家历代都掌握着一支监察天下的可怕力量。

这属于皇家事务,许昌不想参与。

然而太皇太后却是拦住了许昌,“柏至侯不用避退,陇西传来的情报是关乎朝堂之事,你来替本宫参详参详。”

许昌无法,只得重新列座。

太皇太后身边的黄门则将李当户的奏疏一字一句的读给了太皇太后听。

当说到儒家所谓的招抚的具体细节时,哪怕自觉见过无数朝局风浪的许昌,也目瞪口呆。

既往不咎?拿钱买和?严禁边衅?斩杀功卒?

虽然大汉也有和亲,甚至每一代都有和亲,赠送财帛礼物给匈奴,以求和平。

但那不是因为大汉打不过匈奴吗?

怎么到了儒生这里,明明派遣一个都尉就可以带兵平灭的戎人部落,却是要用大量的金钱求取和平。

大汉什么时候连那帮还在用青铜武器的戎人都打不过了?

不去报复,拿钱赎人就算了。

这帮儒生不知道军功是汉室根基吗?

居然敢斩杀有功军卒?

奏疏中的每一个句子都让柏至侯花了许久才承受住冲击。

许昌是第三代柏至侯,侯爵之位也是祖上随高皇帝立下战功得来的,也算的上是将门之后。

这些儒生的操作过于逆天,完全超出了许昌的理解范畴。

窦漪房已经七十多岁了,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了,性子就随意的多了。

当场将自己的龙头拐棍砸在了地上。

“这帮该死的儒生!!!尽丧我汉家威仪。“

儒生想靠嘴皮子说动戎人结盟内附是在扯淡,但窦漪房在意的却是这些儒生杀起自己人来这么狠,连军功边卒都敢杀。

“太皇太后,要不要下旨,让廷尉瑕缉拿夏宽等人。”

这些儒生杀军功边卒,是把许昌这种靠着军功封侯的勋贵,脸放在地上踩。

不管是国法还是私仇,弄死这帮儒生朝廷内外都不会有闲话。

作为垂帘十七年的东宫太后,窦漪房在消气后却是立刻理出了这件事的利弊,开口问道:“李广上的奏疏中,有没有提到此事?”

“没有,不管是天子近前,还是九卿官署,从未见过李广的奏疏中有提到过招抚一事。”

剩下的话不用说了。

这帮儒生胆子通了天了,连封疆大吏的奏疏都敢扣押。

此时许昌也有些理解太皇太后刚刚的话了。

魏其侯经不满足做我的侄子了呀。

黄门见太皇太后和柏至侯都沉默了下来,便继续读奏疏。

李当户奏疏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安国少季的。

从安国少季的战功,到安国少季的谋略,再到安国少季的忠义。

原本被儒生恶心到的窦漪房与许昌,听完奏疏也松了口气,心情转好不少。

“我汉家再出大才,这个安国少季,虽然身不在庙堂,却是将朝廷上下所有人的心态都把握的很准。更为可喜的是,这个安国少季不仅仅满腹经纶,运筹帷幄,自身还勇力无双。当真是天佑我汉家。”

许昌善于察言观色,自然知道此时说什么能让太皇太后开心。

窦漪房点了点头,道:“平国公三年前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年岁太大,没法走仕途,倒是六个孙子都入朝为官,但却是资质平平,难堪大任。却是没想到,二代平国公的四子,却是个文韬武略的,想来是得了先代平国公的真传。”

“若真如李当户所说,这样的人才,的确不应该死在招抚一事上。”

虽然距离平定七国之乱才十多年,但大汉尴尬的面临着将才不足的囧境。

一来是七国之乱平定的过于迅速,战争烈度很低,根本不足以锻炼出一批将才帅才。

二来和如今大汉最主要的敌人是匈奴,和匈奴作战和国内平乱是两回事,汉军一直找不到克制匈奴的战术。

那些老将们是没指望了,战胜匈奴还是要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上。李当户出身陇西将门,天资聪颖,又善骑射兵法,本来就是窦漪房看中的人选。却是没想到,李当户居然又给大汉寻来了一个更加杰出的人才。

想了想,窦漪房招来了尚书,开口道:“拟旨,擢升中郎李当户为骁骑都尉,比两千石,领一部兵马,监察戎胡,便宜行事。擢升安国少季为军司马,秩千石,领一部兵马,与太中大夫夏宽同掌招抚之事。”

原本李广的官职是骁骑都尉,窦漪房授予李当户骁骑都尉也是别有深意。

“太皇太后,为何不直接将夏宽召回治罪?”

太皇太后和许昌在一起的时候,很少伪装。太皇太后刚刚对那帮儒生的怒意和杀意是真实的。

只是这个安排让许昌有点摸不着头脑。

“呵呵,既然朝堂上下,都在哄我那个傻孙子,在加上我一个,又有何不可。”

许昌心下了然。

太皇太后这是要把儒生的真面貌彻底撕开给天子看,同时又不能让招抚这件事失控。

然而,就在此时,又一道急报送进了长乐宫。

黄门拆开急报,刚准备念,却是瞬间哑了声音。

小声在太皇太后耳说道:“匈奴那边传来急报,匈奴国师中行说去了休屠王王帐,似乎与戎人有所密谋。”

这道急报宛如一道惊雷,在窦漪房和许昌耳边炸响。

柏至侯许昌一时间竟有冷汗从鬓角滴下。

中行说,西汉汉文帝时人。原为宦者,因不满作为汉匈和亲的随员,对汉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老上单于,后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

自归投匈奴后,中行说竭力劝说匈奴不要太看中汉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对自己食物、器械、风俗的自信心,还教给匈奴人记数方法。在中行说的支持下,老上单于在给文帝回书中口气傲慢,对汉朝使臣也威逼利诱,动不动就索要钱物金银,不给就威胁秋熟后大发兵马入汉境中践踏。

后来军臣单于继位,对中行说更为宠幸,拜为国师。中行说更是时时刻刻劝说匈奴纵马南下,入侵中原。

这等匈奴中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汉家最危险的敌人出现在了毗邻戎人的休屠王部,必然准备对汉家有所谋划。

半晌,窦漪房开口道:“看来,有的人野心大的离谱。”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