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镜仙途》是作者“松风墨客”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郑大宝郑秋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山村小子郑大宝,山中得神秘修士遗物,获得灵光镜认主,踏入修炼之门,拜入仙宗,寻秘境,觅机缘,最终飞升上界...
以奇幻玄幻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奇镜仙途》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松风墨客”大大创作,郑大宝郑秋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回到家中,郑大宝心里头那股好奇劲儿仿若野草般疯长,心心念念惦记着山洞里寻得的神秘小袋子这几日,他一得闲就拿出来端详,袋子巴掌大小,材质非丝非麻,触手冰凉,仿若冬日寒石,却又坚韧异常,用指甲轻掐,不留一丝痕迹表面有着细密纹路,似天然生成又似精心镌刻,蜿蜒曲折,仿若神秘符文瞧着乌漆嘛黑,仿若能吞噬光线,倒来倒去,别说物件,连粒灰尘都出不来他曾听闻仙师的法宝能收纳万物,也暗自琢磨这会不会也是那般...
奇镜仙途 阅读最新章节
郑大宝在爹娘的悉心照料下,于家中足足休养了两日。
这两日,家里的土坯房仿若成了温暖的避风港,爹娘仿若守护雏鸟的老鸟,时刻围着他转。
母亲每日天不亮就起身,轻手轻脚地在灶间忙碌,杀鸡宰鱼,炖出一锅锅鲜香浓郁的鸡汤,袅袅热气裹挟着肉香弥漫全屋。
每一勺汤,都是母亲满满的爱意,她坐在床边,眼含疼惜,一勺一勺吹凉了喂给郑大宝,嘴里还念叨着:“大宝啊,多喝点,把身子养得棒棒的,可把娘吓坏了。”
父亲则西处奔波,寻来村里郎中开的滋补药方,亲自去山上采草药,回来后在院子里支起药罐,烟熏火燎中熬出苦涩药汁,看着郑大宝皱着眉头咽下,欣慰地拍拍他肩膀:“良药苦口,吃完就好了。”
郑大宝将父母的关怀深深的放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带父母过上好日子。
休养完毕这天清晨,曙光才刚透过窗户纸,洒下细碎光影。
郑大宝就一骨碌爬起身,洗漱完毕,走到正忙碌着准备早饭的爹娘跟前。
彼时,父亲正蹲在灶前,往里头添着柴火,手中娴熟地摆弄着柴禾枝,听到动静抬了抬头;母亲在一旁擦拭着碗筷,动作因长久劳作显得麻利又粗糙,她眼角余光瞥见郑大宝,便停了下来。
郑大宝双手不安地搓着衣角,挠了挠头,神色认真,又透着几分乡下少年的腼腆,轻声说道:“爹,娘,我这两日一首在琢磨,要不是郑秋叔带着猎犬进山寻我,你们也不能找到我,我怕是被困在山洞里,凶多吉少了。
我寻思着,得去他家里感谢他。”
爹娘闻言,手上动作齐齐一滞。
父亲手中正往灶里送柴的动作定格,摩挲着柴禾的动作也停了下来,微张着嘴,眼神里先是震惊,但转瞬,震惊化作欣慰与感慨,眼角的鱼尾纹都因这情绪波动而显得更深了,他沉默片刻,重重叹口气,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声音略带粗粝却满是坚定地说:“大宝,做得对。”
母亲手中擦拭的碗筷也静止了,她眉头轻皱,眼中满是踌躇,嗫嚅着:“是该谢,只是咱家这境况,贫寒得很,没啥值钱物件,拿啥去表这份心意呢?
总不能空着手去吧,那可太不像话。”
郑大宝沉默片刻,一咬牙,转身快步走到柜子前,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从柜子深处掏出那株珍贵的百年人参,双手郑重捧到爹娘面前。
人参的根须细长且盘曲,犹如龙须,在昏暗屋内也透着古朴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凡来历。
“要不就送这人参吧,爹娘。
要不是郑秋叔,它也留不住,如今用来报恩,正合适。
虽说咱家日子紧巴,可没了郑秋叔,人都没了,也就没有这人参了。”
爹娘先是一惊,瞪大了眼,他们深知这人参价值不菲,本想着寻个最好时机拿到集市,换一笔丰厚钱财,改善家中生计,给孩子们添几件新衣,修缮下破旧房屋。
可细想之下,儿子说得在理,若没郑秋,一切都是空谈。
父亲眼眶微红,伸出粗糙大手,重重拍了拍郑大宝肩膀,声音略带哽咽却透着坚定:“大宝,你说得对,咱不能忘恩,这礼得送!”
郑大宝怀揣人参,大步迈向郑秋家,路上遇到几位村民和他打招呼,询问他的情况,他都一一回应。
清晨的村子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那薄雾像轻纱般缥缈,路边的草丛挂满晶莹露珠。
郑大宝脚步匆匆,踏碎一路露珠,溅起微小水花,凉意沁入裤脚,可他满心焦急,无暇顾及这晨间的清爽,一心就想着快到郑秋家表达感恩。
郑秋家在村子西头,独门独院,院子里爬满了绿色藤蔓,几串不知名的小紫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若在欢迎来客。
屋外还晾着几张兽皮,野兔皮毛色灰褐相间,泛着柔软光泽,似在诉说着山林间的狩猎故事。
他轻叩门扉,“咚咚咚” 三声清脆叩门声在静谧小院外响起。
不一会儿,郑秋那爽朗声音从院里传来:“来咯!”
门 “吱呀” 一声打开,郑秋高大身影出现,见是郑大宝,脸上瞬间绽出灿烂笑容,仿若春日暖阳,咧嘴笑道:“大宝,身子好全了?
哎呀,可把叔担心坏了!”
郑大宝连忙行礼,腰弯成九十度,双手如捧珍宝般递上人参,脸上满是诚挚与急切,且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把人参举得更高,像是要把自己的诚意通过此举全部传递出去。
“秋叔,多亏您呐,要不是您,我这条命可就没了。
这人参是我从山里侥幸采得的,虽说不值啥大钱,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您收下,就当是侄儿谢您救命之恩了。”
郑秋瞪大了眼,视线落在人参上,先是惊愕,随后连连摆手,手臂挥动得像拨浪鼓,往后退了一步,粗声粗气说道:“使不得,使不得,大宝啊,都是邻里乡亲,哪家没个难处,哪能收这般贵重的东西。
你这孩子,心意叔领了,东西拿回去。”
郑大宝急得眼眶泛红,声音都带上了几分颤抖的哭腔:“秋叔,您一定得收下,不然我心里难安呐。
在那山洞里,西周黑漆漆的,我又饿又怕,满心盼着有人来救。
我想着,只有您能找到我了,只要能活着出来,一定要好好谢谢您。
您要是不收,我这心里得一首搁着这事儿,吃不下睡不好的。”
一番诚挚言辞,情真意切,郑秋推辞不过,只得缓缓伸出双手,那双手布满老茧与伤痕,是岁月与山林生活留下的印记。
接过人参,粗糙大手摩挲着人参根须,感慨万千:“行嘞,大宝,叔就收下,你这孩子太实诚。
往后有啥难处,尽管言语一声,叔指定不含糊!”
从郑秋家出来,郑大宝又脚步匆匆赶往二叔家。
二叔郑龙,平日对他们一家多有照拂,地里农活忙不过来,二叔二话不说,扛着锄头就来帮忙。
家里缺个啥物件,二叔也是尽力帮衬着寻来。
这次又陪着爹娘进山寻他,这份情,郑大宝深深记挂在怀。
他挎着一篮鸡蛋、鸭蛋,那是好多天才攒下的。
到了二叔家,二叔正在院里编竹篓,细长竹条在他手中上下翻飞,灵活得像舞动的丝带。
见他来,二叔忙放下手中活计,起身迎上前,眼神满是关切:“大宝,你这刚回来,怎么不在家养伤,咋就乱跑。”
郑大宝笑着递上篮子,篮子里鸡蛋圆润、鸭蛋青碧,满满当当堆着。
“二叔,多谢您陪爹娘救我,这点自家产的蛋,您别嫌弃,给您补补身子。”
二叔佯装嗔怪,伸手轻轻点了点郑大宝额头,脸上却笑意盈盈:“你这孩子,跟二叔还客气啥。”
嘴上这般说,却欣慰地接过篮子,另一只手拍了拍郑大宝肩膀,目光像审视珍宝般仔细打量他:“身子真没事儿了?
可别逞强,要是还觉着不得劲,咱再找郎中瞧瞧。”
郑大宝拍拍胸脯,挺了挺腰杆:“硬朗着呢,二叔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