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在哪看独坐危楼听风雨温稚云古修明_独坐危楼听风雨温稚云古修明完结版小说

小说《独坐危楼听风雨》,是作者“桂月笙歌”笔下的一部​古代言情,文中的主要角色有温稚云古修明,小说详细内容介绍:同乡、同年、同党,是一张网,牢牢锁住了每一个人,网内是利益勾结,网外是权力倾轧。且看来自异世的二人,如何在网中挣扎。...

点击阅读全文

独坐危楼听风雨

完整版古代言情《独坐危楼听风雨》,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温稚云古修明,由作者“桂月笙歌”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眼见夫子收拾妥当要离开学堂的古修明,顾不得从下课起有意无意在他周边晃着,好似有话要同他说的温稚云,道了回见后,追随路夫子而去,只余光看到身后好似又炸了毛的温稚云。古修明紧追着夫子回了先前的堂屋,深深一揖。“夫子,请受学生一拜。学生家贫,得您发善心才入学堂...

独坐危楼听风雨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一炷香过后,其他学子陆陆续续到了。

前日夫子告知过有新学子求学,学子们见到了两人也不惊奇,规规矩矩坐到了位置上开始温书。

略有几个坐不住的,耐不住蠢蠢欲动对生面孔的好奇心,前去结交起来。

只是比起身穿打了补丁的布衣、清冷不好接近的古修明,温稚云虽是穿着深色长袍,却以金丝绣出图样来,瞧着气势便不同旁人。

他又端坐着,不时提笔写些什么,看似腹中藏了几卷大作在内,纷纷围了上去。

温稚云刚刚还像斗败公鸡般垂头丧气,其他学子陆续进场又勉力强撑,见有人殷勤相见,如注入强心剂,复萌了神气。

好景不长,互报家门后,几人一听温稚云祖上从商,自他起读书,以期改换门庭,顿时打了哈哈,一窝蜂散去。

温稚云自小便被捧着护着,哪里受过这气,生了好大一场气,正要发作,便听古修明提醒夫子已到,只能团了火生咽下去。

路夫子照常先温习上回所讲,又特意从先前考校两人的问题引申开来,众学子获益良多。

将近日落西山,今日讲学告一段落,师生互相拜别。

眼见夫子收拾妥当要离开学堂的古修明,顾不得从下课起有意无意在他周边晃着,好似有话要同他说的温稚云,道了回见后,追随路夫子而去,只余光看到身后好似又炸了毛的温稚云。

古修明紧追着夫子回了先前的堂屋,深深一揖。

“夫子,请受学生一拜。

学生家贫,得您发善心才入学堂。

夫子之恩举,学生感念于心。”

路夫子听他所言,才停下避开的脚步受了他的礼,而后又扶正他,“金银无非黄白之物,能换得一人真心向学便无足轻重。

今日我受你这礼,往日之举相抵。”

古修明如见端方君子,行善举不协恩图报,读书识字只为教书育人,怪道路夫子德行远近闻名,原主为求学深冬不缀,只为闻听一真理。

先前筹谋只为还恩情,现如今他为君子折服,心甘情愿效劳。

定了定心神,古修明拱手道出近日斟酌已久的打算,“虽如夫子所言,但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学生进学受益匪浅,又见一日之内,学堂难免受烦杂侵扰,学生愿为守学堂清净,略尽绵薄之力。”

路夫子深看了古修明一眼,“如此你便要赶早近晚,日日不得休……”古修明仍是拱手以待,“学海无涯,只略早些赶天光,略晚些贪天明,当不得如何苦。”

“若你坚持,那便自去吧。”

路夫子终是松口应了他的所请。

古修明同夫子道别后,折回学堂,一一规整用具,清扫尘埃。

其时对进学一事甚是看重,学子大都爱护学堂,倒也无甚辛苦之处,古修明也只把这些当作强身健体一部分罢了。

若是文弱书生,只顾苦读,可不一定熬得过贡院几日,怕是要竖着进去,横着出。

古修明结束了温习,趁天还未全黑,绕道去记忆中近处的草地,拿出早备好的用具,拾些牛柴回家生火。

牛柴,这是雅称,俗名是牛矢。

本是深冬,秋时虽作了柴火储备,可遇上他一病,就有些捉襟见肘。

他也不敢让阿爹阿姐冒险进山,限他们最多在山边活动。

又想起在某本闲书上看过这物也能生火,顾不得许多,在散学后再去搜寻。

回到家中,爹娘一面欣喜解了燃眉之急,一面又懊恼脏了读书人的手。

古修明不觉有什么,他有手有脚,总不能视眼前苦难于无物,厚着脸皮靠着家里供养。

可这些终不是长久之计。

家里略有两分薄田,但先前刚上交了一道道税,眼下还有秋粮未收,本就是一日日熬过去的。

若是明年欠收,或谁又来盘剥一回,便是遭了大难。

他这进学也不是一时能成的事,虽有先前十多年的积累,但要真与当世学子较量,老天借他三分胆,古修明都不敢说定能赢过这些人。

只节流不开源,如何求生……夜已深,古修明伴着数不尽的惆怅睡去。

——————这日,古修明踏着熹微的晨光,一路紧赶慢赶到了学堂。

古修明一番规整过后,径直走到早前考察好的沙地,取出自制的竹笔,照着夫子布置的功课,练起了字。

古时所用字,古修明虽能看懂大半,但与往日所学总是有些差别,纸笔又金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好用笨方法多下苦功夫。

待古修明边默背边练完一篇文章,第二位学子已到。

来人却是温稚云。

温稚云本想直接入学堂温书,眼尖地发现古修明蹲在一旁。

都进了学堂坐下,心里还像小猫挠的毛球似的,他放下没看几个字的书,出学堂去瞧瞧古修明在搞什么名堂。

温稚云放轻步子,绕到古修明身后,探头望去。

只见古修明苦练的字,铁画银钩,丰筋多力,初具风骨。

“好!”

古修明专心致志,未觉身后站了人。

等听闻一声喝彩,如耳边惊雷,笔锋差点未收住,险毁了一篇字。

见是温稚云,古修明虽也有感于他的勤勉,但文章正到紧要处,重新凝神下笔。

惊了古修明,温稚云抿紧唇,脸上闪过一丝羞意,见他气定凝神地下笔,鼓了鼓脸也站定一边,光明正大看起来。

温稚云也是得秀才开蒙的人,观他练字,越品越觉精妙。

渐渐地,一个念头便成了。

“咳。”

等古修明收了笔,温稚云发出声音,提醒旁边还站着一个活人。

触及古修明望来的目光,温稚云忘了心内打好的腹稿,张口只是一句干巴巴的夸奖,“古兄真是写得一手好字!”

古修明收好用具,起身便要进学堂,闻言只淡淡回道:“过奖。”

“诶……”温稚云追进学堂,又到古修明桌边道:“近日我叔父家茶楼开张,正缺一副墨宝。

咳,我买你一幅字,价钱随你开如何?”

古修明有些意动,如果能得一笔酬金,这好解了古家燃眉之急。

只是,开张这样的大事,所求一切万事大吉,若是写的字不如东家的意,就是坏了意头,说不得办事不成还结了怨,只好婉拒。

看古修明不为所动,温稚云当即要提一口气和他辩上几句,正好听得学堂外有三两学子探讨昨日功课,不想被他人看了笑话,只得悻悻坐回去。

等散学后,古修明去找夫子解惑,回来仍见温稚云气鼓鼓地坐在一旁。

暗叹过一回,古修明向温稚云解释道:“温兄看得起我的字,该引为知音。

只是怕我当不起,未能助力反而坏了事。”

“怕什么,你只管写好,其后如何,与你无干系。”

温稚云得他解释,先前以为又被看轻的气散了,坚持要买。

回想起古修明用心苦读,温稚云又有一计:“这样,家父新得一本孤本,若你应了,我便求来,借你观摩?”

古修明知温稚云在家呼风唤雨,所求无有不得的,恐怕不会放弃。

横竖无需理会后果,又能得孤本一览,便应了他。

果然第二日,温稚云携了笔墨纸砚,让古修明写。

古修明苦思冥想终得一幅好对,又在沙地上练了百回,才在温稚云铺好的纸上一气呵成地写下。

温稚云倒也大方,在市价上加厚两分,给了一贯钱,又不耐得将下剩的纸张带回去,全给了古修明。

这算是古修明在古代赚到的第一桶金,温稚云酬金给的丰厚,可换近半月一家人的吃食,添置好些衣物,下剩的钱或可再谋些生计。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