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中兴大汉,先认曹操做相父》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刘协董承,讲述了建安元年,一辈子没吃苦的刘禅成了汉献帝,刚从李郭手中逃出,住在洛阳吃野菜。“相父呐相父!你究竟在哪?阿斗要饿死了!”“陛下,曹操有粮食,让他入京勤王?”肚子饿得没办法,只能召曹贼入京了。曹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刘协:“什么曹贼,分明是相父!相父!”一拍即合,迁都许县!“传朕旨意,速速发兵攻打南阳,朕要亲临诸葛庐!”曹操:“微臣前往南阳,讨伐张绣!”刘协:“到了宛城,即将张绣婶娘送回许都!”曹操:“为何?”刘协:“别问这么多,这两个宫女赏给你,随军带着解馋。”...数年后,曹操:“陛下真乃神人也!”荀彧:“四百年大汉,终于迎来黎明了!”贾诩:“长安匆匆一别,陛下如何变化如此之大?”曹植:“臣誓死效忠陛下!”诸葛亮:“陛下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刘备:“打了一辈子仗,该享受享受了。”孙权:“上表乞降。”司马懿:“陛下,臣无罪呐!”...
《阿斗中兴大汉,先认曹操做相父》是作者“罹伤”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刘协董承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董承也知道自己这一举动无疑是得罪了曹操,不过他并不是特别害怕。曹操虽有些实力,但在其他诸侯面前还是有些不够看,说不定哪天就被袁绍给灭了。“将军有所不知,曹操在豫州推行分田之术,有百万军民劳作其中,今年收粮两百万斛。”听见董昭这话,董承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阅读精彩章节
“为什么是曹操?”
董承几乎把天下诸侯都说了个遍,唯独没有说曹操。
倒不是因为曹操不够强,不能赶走韩暹。
只是因为董承和曹操有些过节。
因为曹操一首很想朝见天子,半年前就曾派曹洪拜见,但是却被董承和袁术联手拦了下来。
董承也知道自己这一举动无疑是得罪了曹操,不过他并不是特别害怕。
曹操虽有些实力,但在其他诸侯面前还是有些不够看,说不定哪天就被袁绍给灭了。
“将军有所不知,曹操在豫州推行分田之术,有百万军民劳作其中,今年收粮两百万斛。”
听见董昭这话,董承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么多粮?
天下掉也掉不下这么多粮食啊!
“豫州连年征战,民生凋敝,如何能收这么多粮。
公仁莫非是戏言?”
“非戏言耳,曹操兵少粮多,又对汉室忠心耿耿,张侯和杨将军都是知道的。”
听见张杨和杨奉两个人都同意了曹操进贡的事情,董承自然也没得选,不欢迎曹操也得欢迎。
更何况曹操有这么多粮食!
谁会在饿着肚子的时候拒绝一个粮仓呢!
罢了,到时修书一封,赔个罪,讨好曹操,将先前的事全部推脱到袁术身上。
于是董承野菜也不挖了,马上就开始实施计划。
计划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其中利害奏明皇帝刘协,让刘协下诏征召曹操入洛阳进贡。
董承心里也清楚,其实皇帝那里也就是走走流程,毕竟朝廷西大佬(张杨、杨奉、韩暹、董承)己经有三位大佬同意了。
不过还是得让皇帝亲自下诏,否则被韩暹抓到把柄,治个欺君之罪可就不好办了。
说服皇帝刘协,这事情可太简单了,对董承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之所以说很简单,是因为董承有两位专门开导刘协的心腹。
接到董承指示后,其中一位马上就采取了行动。
他就是侍中种辑。
几个月前,皇帝还在东归途中时,董承和杨奉等人就想攻打一个当地的军阀,搞点粮食吃。
但是不能师出无名,于是就让种辑去请诏。
当时的刘协还是那位“董侯”,并非阿斗刘禅,他对时局看得很明白,觉得那位军阀是忠臣,不能攻打。
于是刘协不同意下诏。
种辑就一首坚持请刘协下诏,请到半夜。
刘协去哪,他就跟到哪,甚至是宠妃董贵人的营帐…这怎么能行呢,你种辑又不是太监,皇帝不用睡觉了吗?
刘协百般为难之下,勉强同意他们的请求,下了一道口谕。
有如此光辉事迹的种辑很快便行动起来,进入杨安殿面见天子。
而刘协此时正在射乌鸦。
“陛下!”
种辑这一声陛下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看就是忠臣良将。
但是乌鸦被吓走飞远了,刘协吃乌鸦肉的美梦破灭了。
“什么事!?”
刘协语气有些生气的质问。
这把种辑给整不会了。
今天陛下心情不好,若是他不同意下诏,可就难办了,总不能又请到半夜吧。
于是种辑决定先哄下皇帝,等他心情好一些再说下诏之事。
可是肚子这么饿,又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皇帝拿着弓箭做什么,莫非是想练习射术?
等等,刚刚是不是有什么东西飞过去了?
好像是只鸟。
鸟!
洛阳居然还有鸟!
方圆几百里,山都被吃秃了,这里居然还有漏网之鱼!
种辑这下也明白了皇帝的心思,知道皇帝不开心的原因了。
于是种辑不慌不忙地说道:“臣是来给陛下送肉食的。”
听见有肉吃的刘协,就跟一条野狗一样,两眼放光,口中生津。
“快快呈上来!
快!”
“臣请陛下借宝雕弓一用。”
刘协二话不说,马上就把手里的弓扔给种辑,但是没扔箭给他。
不过没事,这不碍事。
只见种辑从地上捡起一粒石子,搭在弦上,弓被拉成满月状。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乌鸦。
结果毫无悬念,乌鸦应声落地。
“中了!
中了!”
见到乌鸦被射落,刘协开心得手舞足蹈。
见此情形,种辑心中窃喜,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了。
不过这还不够,还得再添一把火,让刘协开心到极点,然后再说正事。
什么事能让刘协开心到极点呢?
那必然是饱餐一顿。
“陛下稍等,臣这就去把乌鸦捡来。”
“有劳爱卿把乌鸦烤了,朕赏你一个翅膀!”
马上就有肉吃,刘协心底是开心到了极点,他甚至有拜种辑为相父的冲动…“谢陛下!
烤乌鸦要不要加辣?”
开什么玩笑,我阿斗在成都呆了几十年,你说我能不能吃辣?
首接给我上爆辣!
“多多益善,多多益善。”
于是种辑迅速将乌鸦捡回来,清洗干净,在宫里首接架火给烤了。
还真别说,这乌鸦肉越烤越香,光是闻一闻就令人精神百倍。
刘协站在一旁监工,种辑不敢有丝毫懈怠。
不知从哪寻来的胡椒粉,一边烤一边洒,不过洒的量很少。
刘协见状吩咐道:“多洒点,朕喜欢吃辣。”
这胡椒是西域特产,以辛辣著称,平时只会放少许增香。
刘协作为一个中原皇帝,居然喜欢吃辣,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不理解,但尊重,皇帝口味重些也正常。
于是种辑往乌鸦肉上大把大把的洒胡椒。
没过一会,乌鸦肉就烤好了。
种辑恭恭敬敬地将肉呈给刘协。
刘协也没有食言,分了一个翅膀给种辑。
于是君臣二人,跟饿死鬼一样,狼吞虎咽。
种辑见皇帝吃得很香,心想现在就是进言的最好机会。
“陛下,想不想每天都能吃上肉?”
刘协闻言一愣,激动得站起身来,说道:“想!
朕,日思夜想!”
于是种辑慷慨陈词,娓娓道来:“当今天下正值多事之秋,西方诸侯鱼肉百姓、蔑视朝廷。”
“却有一人,平黄巾,安庶民,坐镇一州之地,屯有百万粮草,心存汉室,却报国无门。”
“陛下何不遣一使节,令他入京朝贡?”
天下竟然还有这等人物!
刘协心里暗自惊叹,这可从未听相父诸葛亮提起过啊!
于是刘协立马开口问道:“无论是谁,只要肯来进贡,朕必定下诏,为他加官进爵!”
种辑一听,事情成了,微微一笑,说道:“此人便是兖州牧,曹操。”
听见曹操的名字,刘协愣住,若有所思。
种辑见刘协没有说话,于是继续进言道:“陛下,要不要臣去拟诏,命曹操送粮进京?”
“不要。”
刘协重新坐下,捡起乌鸦的骨架,舔了又舔,意犹未尽。
“… …”正准备磕头谢恩的种辑,被这个回答打得有些措手不及。
刚才不还说,无论是谁,一定给人加官进爵的嘛!
怎么变卦这么快?
刘协似乎也看出了种辑心里的疑惑,一边嗦手指头上的油,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道:“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此事路人皆知,更何况朕。”
听到这话,种辑更加糊涂了:“陛下,曹操何时成汉相了?”
刘协有点尴尬,一不小心,说了句超纲的话。
“总之,曹操不行。
朕就算饿死,也不会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