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从舰队数据化开始(王稷拜仁)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星际:从舰队数据化开始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王稷拜仁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星际:从舰队数据化开始)

《星际:从舰队数据化开始》精彩章节试读 新历:45196 黑山共和国 落河星 落河高等指挥官学院 伴随着一道上千米的光柱冲天而起,学院大型跃迁星门前的一千艘战舰全部消失,被投放到各自预定地点。 与此同时,落河学院宿舍楼104号宿舍,王稷...

点击阅读全文


星际:从舰队数据化开始


《星际:从舰队数据化开始》精彩章节试读

新历:45196

黑山共和国

落河星

落河高等指挥官学院

伴随着一道上千米的光柱冲天而起,学院大型跃迁星门前的一千艘战舰全部消失,被投放到各自预定地点。

与此同时,落河学院宿舍楼104号宿舍,王稷紧张的看着眼前的毕业投放。因为毕业投放仪式要进行三天,所以同期应届生大多待在宿舍或者平台等待投放,而王稷很幸运得成为最后一批投放学员。为了缓解压力,他熟练的调出人类联邦指挥官星网

“欢迎尊敬的指挥官阁下登入星网”悦耳的中性音在王稷耳边响起

【姓名:王稷】

【籍贯:黑山共和国(强国),落河星】

【年龄:35(因科技发展缘故,人类平均寿命增长至150岁,35岁相当于现在大学刚毕业)】

【职业:灵能星舰指挥官(一阶)】

【麾属:10艘一阶标准军用突击舰(突击舰、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航空母舰。同等级之下驱逐舰综合性能强于突击舰,巡洋舰强于驱逐舰,以此类推)】

【天赋:固守(增加舰队护盾初始数据5%)】

王稷熟练的点开星网指挥官论坛,将接受范围改为落河星。原本铺天盖地的信息突然变得有序且稀少,最顶上便是指挥官学院毕业情况直播。王稷慢慢的往下划动着,突然在一个战舰模块贩卖信息停下了动作。

【一阶暗物质粒子护盾:100灵晶】

要知道,100灵晶的价格可并不便宜,官方联邦币与灵晶的汇率高达10000:1,也就是说,100灵晶相当于100万联邦币。这对一个父母双亡,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普通大学生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但很可惜,王稷并不是普通大学生,他是一名穿越者,从原初人类社会穿越而来的万年老登,脑子里别的不多,就各种例如《破斗大陆》《罗斗苍穹》的网文浩如烟海。这些年,他靠写网文赚了不少联邦币,但新世界的文娱并不落后,他写的小说也一直不温不火,所以他这10年来的满打满算也才120万多。

这护盾与王稷天赋确实很搭,可贵也是真贵啊,但王稷一想到日后的开拓任务,还是一咬牙买下了暗物质粒子护盾。

【尊敬的指挥官,您的货物已到达落河星高等指挥官学院,现存放于星网亚空间仓库,您随时可以取出装配至星舰】不太悦耳的中性音再度出现

王稷眼不见心不烦的关上了星网购物平台,开始查询他将要去的东线开拓战场的资料。

【开拓战争东线战场:人类联邦为搜寻残余人类同胞,开拓联邦领土所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东线战场作为战事最稳定的战场,常常作为新手指挥官的初次任务地点,但作为战事一线,仍然危机四伏】

王稷又点开各项东线已知世界与各种异端文明的弱点与习性。

很快,三天时间转眼而过。

跃迁星门前,最后一批指挥官站在自己星舰前,默默的听着校长讲话。

校长是从一线退回的老龄四阶校长,担任校长一职刚刚5年,身上历经200年战争的血腥气息还没完全被5年铅华洗尽,谈话也是十分干练利落。校长很快便结束了演讲,用自身灵能催动星门启动。

在应届生们踏入星门前一刻,校长大声喊出了“以远征之名,荡平賽宇!”的开拓宣言。

在成功踏入自身星舰之后,王稷并没有休息片刻,先是检查舰队信息,后又把暗物质粒子护盾模块装配到舰队面板。

【未命名舰队】

【评级:一阶舰队(10100)】

【舰队组成:10艘大地级标准突击舰(标准流线型1000m×200m

24门等离子火炮:同级对护盾伤害每门1,对舰体伤害每门5

引擎:跃迁启动缓冲20s,常态:二分之一光速

舰体:2000)

【添加模块:

一阶暗物质粒子护盾:4000】

【仓库:一阶大地等离子护盾:2000】

王稷查看完信息后,在光幕上录入自己个人基因模因,正式接手舰队时,突然一种奇异的感觉油然心声,眼前的光幕突然切到个人信息页面

【姓名:王稷】

……………………………

因正式成为星舰指挥官,原初人类模因解锁,正在录入联邦数据库……

天赋一栏也发生了改变

【天赋:固化(将舰队完整状态录入,只要舰队没被完全歼灭,仍将保持包括火力在内的舰队状态为完整)】

王稷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变化,一时竟有些难以接受。

王稷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之后,伴随而来的便是狂喜,因为天赋【固化】让他的实力增长了不止一星半点!他的天赋通俗点就是,哪怕他的舰队只剩一个马桶盖子,只要他还活着,他就能对敌人发起依旧是24门火炮级别威力的攻击!

小说《星际:从舰队数据化开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阅读全文<<<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