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柳梦梅是古代言情《重演牡丹亭》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念啊”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到熟悉的面孔,兴奋的叫嚷道:“李兄啊,许久不见,近来可好?”“我心坦然,没什么不好的。”李贽笑道。这李贽大汤显祖二十多岁,是王学左派的嚣张人物,自汤显祖十三岁起信奉王阳明的心...

《重演牡丹亭》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明,万历年间,朝局动荡,四十九岁的汤显祖赋闲在家。这当然不是他的本愿,心中自然烦闷。这汤显祖何许人也?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祖上四代皆有文名,母亲亦是饱读诗书。
他自幼天资聪颖,五岁读书,十二岁便能赋诗,又师从名家,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二十一岁中举,依他才能,在仕途上本该拾青紫于草芥,然则秉性刚直,从不依附权贵,以致仕途屡屡遭挫。
这日忽闻好友李贽到了临川,汤显祖拎着两壶好酒,兴冲冲地到李贽落脚暂住的地方,他大手一挥,推开房门,见到熟悉的面孔,兴奋的叫嚷道:“李兄啊,许久不见,近来可好?”
“我心坦然,没什么不好的。”李贽笑道。
这李贽大汤显祖二十多岁,是王学左派的嚣张人物,自汤显祖十三岁起信奉王阳明的心学,加入了泰州学派,在学派中也混的风生水起,认识了一干唾弃理学,藐视孔孟的人,引以同类。
李贽收好自己的东西,和汤显祖坐在院子里,举酒共饮,“我在路上听见你近些时日写的诗文了,好虽是好,却又满满的郁郁之意。”
“总是有些不甘心的。”汤显祖无奈苦笑道。
李贽把玩着酒壶,沉吟道:“在以前,我定会让你重整旗鼓,以待来日再回庙堂,实现你我心中抱负。可如今,我倒是不想劝你了。”
“哦?为何?我尚心有不甘呢,依师兄的性子不该如此。”汤显祖挑眉看向李贽。
“许是我知道,你是至情至性之人,或许本来就不适于朝堂。我也在想,似我们这些人若要在仕途上长驱直入,那我们的方式是否正确?”李贽仰头,看着无垠的苍穹,像许多年前的那位长者,看着浩瀚的星海,悟出那伟大的心学。
“我还记得,昔年张居正想让你与他儿子交好,你不愿附庸,说了一句‘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哈哈哈哈哈,有胆气,有节操。”李贽拍手称赞。
“年轻气盛罢了。”汤显祖摇摇头,笑道。
“是啊,那时张居正当朝,因为他你几次落第,直到他死了,你才科举出头。”或许就是他们的这种性格,才让他们在仕途上占据不到高位。
汤显祖扯了扯嘴角,“旧事不提了。”
“嗯,不提了。”李贽颠倒过酒瓶,道:“没酒了,罢了,不喝了。”
“那怎么行,李兄,你且等着,我上街打酒去。今日务必喝个尽兴。”汤显祖晃悠悠起身,往外走。
“不了,我明日便要继续赶路,今日不宜喝个烂醉。”李贽待要阻拦,汤显祖早已奔出门去。
且说这汤显祖,醉眼迷蒙,一路前行也不知走到了何地,只闻得异香扑鼻,再一抬眼只见其身处万里花海,脚下松软,似踩云端之上。
汤显祖心下称奇,昔日闻武陵人误入桃花源,却不知他是到了什么神仙地界?
他便四处张望,果见东南方向有一所宫殿,彩云环绕,顶天矗立的宫门直入云霄,仙鹤盘旋,碧瓦雕檐若非鬼斧便是神工。
汤显祖环望此地,除了此间宫殿也没有其他去处,便举步向前。
那宫门看似遥不可及,汤显祖只走了不到一里路,越过一座石桥,桥下静水深流,两岸满是奇花异草,葳蕤茂盛,多是他叫不上名字的,不等他看够,那宫门就近在眼前。
那香气也越发馥郁,随着他靠近宫门也轰隆隆的开启,一些女子之间的窃笑私语一并传出,汤显祖头脑昏昏不知走过了几重宫门,忽听一声娇斥:“呆子,还不拜见花神娘娘。”
宫殿内金碧辉煌,汤显祖兀自发怔,抬眼望去,高大的莲台上雕刻着一尊神像,身形端庄,眉目轻启,“久候星主了。”
随着说话间,一道白光闪过,一个云堆翠髻,脸如莲萼,身似嫩柳的女子一步一花开的向他走来,步履间仙袂飘舞、环佩铿锵。
她身后是数不尽的小小花童,各自娇艳不同,熙熙攘攘只顾笑闹:“这就是花神千等万等的人?”
“好玩儿,好玩儿,瞧他这样子,不像个聪明的,见了花神拜也不拜。”另一花童道。
“花神不是说了吗,她选的人与常人不同。”又一花童道。
那花神行到汤显祖面前,笑道:“特邀星主至此,星主请坐。命花童献酒来。”说罢,四个花童团团围住他,将他推着坐在锦墩上,花神也款款落座。
然后就有个青衣女童提着一个花雕玉壶前来斟酒,那酒馨香馥郁,喝下如醍醐灌顶,酒过三巡,汤显祖问:“花神娘娘在这青天白日之下邀臣,不知为何?”
那花神娘娘手持一方宝卷,“这其中描绘了一出感人肺腑的故事。乃是余亲眼观之,意欲闻世传奇,特借星主揽世之才华让其世代传唱。”
汤显祖打开开卷,卷中是一女子,卧于一座四周开满牡丹的亭子里,睡的正酣。上有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卷中图形随情变迁,汤显祖看了一回,知这是一女子为情而死,因情而生的故事。便道:“这女子倒也是性情中人。不过世间文人众多,花神娘娘怎么选了臣来?”
“星主有所不知,此故事民间也有传颂,奈何并不完备,终是缺些趣味。不如余先前出游人间,偶然听得星君所写的《紫钗记》,倒是十分的合乎脾胃。”花神说罢,就有嘈杂的小花童附和道:“是呢,是呢。我们还会唱呢,‘人间何处说相思,我辈钟情似此。’”
她们同声合唱,汤显祖连忙摆手道:“罢罢罢,别唱了。”
那花神抿唇笑道:“何况我要等一个清闲无事,又文笔酣畅之辈。等了这几世几劫才等得星主。”
汤显祖觉得这番故事倒也可借他寄托情怀,便道:“若要我写,也无不可,只是万物之情各有其志,我要写便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余既把此前因后果尽皆告知星主,那一应文字自然交由星主撰写。”那花神娘娘道。
汤显祖点头,又是一道白光闪过,汤显祖便出了宫殿,眨眼醒来便在自家的玉茗堂里,手里还握着那方宝卷,恍觉不是大梦一场。
恰好他的妻子此时端着茶水进来,便问妻子自己是怎么回来的?妻子说他昨天浑身酒气,是自己回来的,回来便钻到玉茗堂不肯出来,活像中了邪。
他还惦记着李贽,妻子说,李贽今早便来家里辞行了。
汤显祖点点头,他最是知道这一干人是什么秉性,最是离经叛道,随心所欲之人,也不多心。
汤显祖又细细查阅了一番宝卷,依着自己心意,将故事或增或减,日夜不辍,写成一出戏剧,因其女子死而复生的经历,便给这故事起名为《还魂记》,又因戏中男女是在牡丹亭定情,便也叫《牡丹亭》。
此戏剧一经传唱,便轰动四方,时人传颂:牡丹(牡丹亭)一出,西厢(西厢记)失色。
这《牡丹亭》上究竟写了什么故事,能让一大文豪为其编写,闻世传奇。各位看官且慢慢看来:
小说《重演牡丹亭》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戳我阅读全文